
企業對於生成式人工智慧的謹慎態度
供應商們可能一直大肆宣揚生成式人工智慧(generative AI)的應用價值,但大型企業機構對於這項新興技術的採用卻一直持謹慎態度。今年以來,各家供應商紛紛宣布新的生成式人工智慧產品,但企業的首席訊息官(CIO)卻對此保持著警惕。有些公司實際上一直在考慮削減開支,或至少保持在原有水平,而非尋求新的支出途徑。
成本效益考量
生成式人工智慧無疑具有極大的潛力,能夠使企業更有效率地執行,做更多事情,但同時也伴隨著相應的成本。無論是作為軟體即服務(SaaS)產品的的高成本或是建立內部軟體時的大型語言模型應用程式介面(API)的價格,都需要實施這一技術的人理解是否獲得了投資回報。
大型企業 CIO 對於生成式人工智慧的態度
摩根士丹利(Morgan Stanley)7 月份的調查發現,許多大型公司的 CIO 正在謹慎行事,其中有 56%的受訪者稱生成式人工智慧對其投資優先線序產生了影響,但只有 4%實際上啟動了重大專案。事實上大多數公司仍處於評估或概念取證階段。盡管這是一個快速發展的領域,但這與我們與 CIO 進行的對話所得到的訊息一致。
技術實現與員工需求
對於供應商們熱切宣揚的生成式人工智慧,CIO 們雖然感受到內部員工對於高水準使用體驗的需求,但同時也被迫保持謹慎,這就需要在技術實施上建立一些組織和架構,例如由 Deloitte 的 Jim Rowan 所提到的建立組織化的生成式人工智慧。
企業 CIO 的實施方式
一些 CIO 的實施方式包括從小型的概念取證開始,然後尋找機會擴充套件規模以實現更大的內部效能,如 Liberty Mutual 的 Monica Caldas 和 Battelle 的 Mike Haney 的經驗。他們都強調對於生成式人工智慧的實際應用需謹慎行事,並透過實驗來理解這項技術是否真正具有轉型能力。
法規的可能性
另外 CIO 也需要在實施技術時考慮到可能的法規要求。來自金融服務行業的 Principal Financial Group 的 Kathy Kay 指出,公司需要透過學習和實踐,逐步理解這一新技術如何影響其業務執行。
可持續進步
雖然生成式人工智慧對企業帶來了潛在的好處,但 CIO 們必須謹慎行事,深知這仍然是初期階段,必須透過實驗來學習這一技術。
Box 為高成本執行語言模型提供獨特 AI 定價計劃
關鍵詞:技術-生成式人工智慧,企業科技,CIO 策略,人工智慧採用
延伸閱讀
- 2025 年企業科技趨勢:20 位風險投資家的預測揭示未來!
- 全方位解析 Google Gemini:你必須知道的生成式人工智慧模型!
- Canva 收購 Leonardo.ai 強化生成式人工智慧實力!
- Meta 暫停在巴西訓練生成式人工智慧工具
- TTT 模型可能是生成式人工智慧的下一個前沿
- Presti 運用生成式人工智慧提升家具產業的產品攝影
- CIO 們對生成式人工智慧的擔憂呼應了雲端計算初期的擔憂
- 音樂影片分享應用程式 Popster 運用生成式人工智慧,讓藝術家重新製作影片
- Meta 計劃將生成式人工智慧引入 Metaverse 遊戲
- Google Gemini:全面理解這個新的生成式人工智慧平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