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3andMe 修改服務條款為「愚蠢」和「自私」,律師稱
背景
近期 Genetic testing giant 23andMe(顯示成 2 7 million 顧客的個人和基因資料)服務條款之更改,被專業律師指為試圖使受害人難以團結起來對公司提起法律索賠。23andMe 上一次更新服務條款是在二天前透露駭客存取到近 700 萬個顧客的個人和基因資料。在此之前的服務條款已包括一條款,強制顧客透過仲裁而非陪審團審判或集體訴訟解決爭端。
仲裁的弊病
對於強制仲裁的流程,批評者認為它對公司更有利,顧客通常並不理解他們放棄了透過訴訟提起訴訟的權利。過去的事例,例如 Ubere 被判支付九千兩百萬美元作為群體仲裁的結果。同樣 DoorDash 和 亞馬遜 也曾經不得不面對群體仲裁的要求。亞馬遜之後放棄了仲裁,因為律師代表超過七萬五千個被聽搵裝置的使用者提交仲裁要求,以指控該公司未經允許地錄製了他們的談話。
新服務條款
根據律師所說,23andMe 新的服務條款實質上禁止了顧客參與強制仲裁的群體行動。新的條款要求顧客在提交仲裁請求之前必須與 23andMe 協商 60 天。這被認為是 23andMe 希望讓某些受害人放棄提起強制仲裁,使得該公司不必負責。
公司回應
23andMe 的發言人 Andy Kill 在電子郵件中表示「最近對我們的服務條款進行了修訂,提供了更多關於仲裁流程的細節和澄清」。他補充說,公司「已經制定了作出仲裁更有效率的更改,當多個相似的索賠被提出時,並且提供了更多的機會在不讓消費者負擔訴訟或仲裁費用的情況下解決爭端。」
專家意見
美國司法行為協會的政府事務高級總監 Julia Duncan 在一次電話中表示強制仲裁對人潛在的不利之處在於它是一個保密的過程,所以消費者無法從別人的案例中學習。Duncan 還表示仲裁一般對公司更為有利。她認為,23andMe 透過修改強制仲裁條款,希望讓仲裁變得如此繁瑣困難,以至於大多數消費者根本不使用它,這尤其有利於公司而非消費者。
結論
不少受害者及律師已開始以集體訴訟或群體仲裁形式尋求救濟。消費者和受害者應保持警覺,以確保他們的權益。在關於訴訟途徑的選擇時,建議受害者謹慎思考,並在需要時尋求專業意見。
延伸閱讀
- 23andMe 未來引發擔憂,基因資料分析技術進步的背後意味著什麼?
- LinkedIn 更新服務條款前是否私自捕獲使用者資料進行訓練?真相大揭密!
- 23andMe 董事會獨立成員大規模辭職,轉捩點即將來臨!
- 英國和加拿大隱私監察機構調查 23andMe 資料侵犯
- 23andMe 承認數月未發現網路攻擊
- 2024 消費電子展(CES)預覽:23andMe 受害者指責及麻省理工學院的減肥藥
- 23andMe 因資料洩露指責受害者,引發爭議
- 23andMe 確認駭客竊取 690 萬使用者家族血統資料
- 23andMe 宣稱駭客存取了「大量」關於使用者家族血緣的檔案
- 23andMe 個資外洩事件促使 DNA 測試公司預設啟用雙重認證制 Traditional Chine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