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極星與興極魅族攜手為中國電動車建立量身定制的作業系統
背景
瑞典電動車製造商極星(Polestar)與手機和消費電子產品公司興極魅族(Xingji Meizu)組成了一個合資企業,為在中國銷售的極星汽車建立一個作業系統。在全球其他地區,極星已將 Google 的 Android Automotive 作業系統整合到其車輛中,用於驅動其娛樂系統。然而 Google 在中國市場的佔有率非常低,部分原因是中國政府約束其使用。與興極魅族的合作顯示,中國-全球電動車銷售領導者-對極星的重要性。
中國市場的重要性
興極魅族的創始人是中國汽車巨頭吉利汽車的創始人和董事長李書福(Eric (Shufu) Li)。在過去十年中,該公司一直試圖成為安卓的中國競爭對手。興極魅族的 Flyme Auto 作業系統將被整合到多款電動車中,包括吉利的領克 08。極星執行長託馬斯·英根拉特在一份宣告中表示:“中國是全球增長最快的電動車市場之一。這也是一個具有非常具體的消費趨勢的市場,包括越來越多的消費電子裝置與車輛之間的整合。透過與一家具有強大補充能力的公司合作,我們將能夠提供駕駛員和乘客期望的本地化使用者體驗。”
合資企業和未來發展
透過合資企業,這兩家公司將進一步開發 Flyme Auto,將其打造成一個無縫作業系統,為在中國銷售的極星汽車提供車內應用程式、流媒體服務和智慧車輛軟體。極星暗示將建立一個包括移動裝置和擴增現實裝置在內的數位生態系統。極星同樣由吉利汽車擁有,在中國將約 130 名商業人員轉移到這家新公司,該公司將成為極星在中國的唯一負責銷售和服務的實體。極星將擁有合資企業的 49%的股份,其餘 51%由興極魅族擁有。這家中國公司將安排未來的融資,以外來的初步資金提供給極星和興極魅族。今年 5 月,極星表示與沃爾沃共享的新全電動平臺的最終軟體開發被延遲,導致極星 3 的生產推遲到 2024 年第一季度。這將使極星的全球銷量下降到約 60,000 到 70,000 輛車。極星仍然預計在 2023 年第四季度開始在中國生產極星 4,並在其他市場在 2024 年初推出。
軟體定義的車輛的挑戰
軟體定義的車輛的開發是困難的,這就是為什麼汽車製造商擴大業務的原因,試圖跟上新型電動車所需的安全、導航、語音助手和娛樂功能範圍。通用汽車最近聘請了蘋果高級管理層麥克·阿博特(Mike Abbot)擔任其軟體部門負責人。通用汽車的目標是將軟體開發內部化,為其客戶提供有收入的數位服務和功能。2024 年的極星 2 擁有更強大的動力和續航裏程。文字關鍵字:作業系統-極星、興極魅族、中國、電動車、作業系統
評論
極星與興極魅族的合作將為中國的汽車市場帶來劃時代的變革。中國是全球最大的電動車市場,其需求與全球其他國家有著巨大的區別。Google 的 Android 作業系統在中國市場的佔有率很低,主要是受到政府的約束。因此極星與興極魅族聯手打造的定制作業系統將填補這一市場空白,為中國消費者提供更符合其需求的使用者體驗。
這一合作還顯示出極星對中國市場的重視。作為電動車銷售的全球領導者,中國對極星的成功至關重要。與興極魅族的合作不僅將幫助極星擴大其在中國市場的份額,還將提供更多發展機會和資源。
同時軟體定義的車輛是現代電動車所必需的關鍵功能之一。隨著消費者對安全、導航、娛樂等功能的需求不斷增加,汽車製造商需要不斷提供更新且相相互容的軟體。這不僅需要車輛製造商本身的技術能力,還需要與其他領域的公司進行合作。通用汽車聘請蘋果高層來負責軟體開發正是一個很好的例子。
建議
對於極星和興極魅族來說他們應該積極推動合作,確保合資企業的成功。他們需要密切關注中國市場的發展趨勢,不斷改進和最佳化作業系統,以滿足中國消費者的需求。
與此同時極星還應該與其他行業領域的公司進行更多合作,以提高其軟體開發能力。這樣可以確保極星能夠在日益競爭的市場中保持競爭力,並不斷創新和提供更好的產品。
最後其他汽車製造商應該從極星和興極魅族的合作中吸取教訓。他們應該意識到軟體定義的車輛在現代市場的重要性,並努力提高自己的軟體開發能力。這樣,他們才能跟上電動車市場的變革,並滿足消費者對更先進、更多功能的需求。
延伸閱讀
- 現代新推出的特斯拉充電介面到底缺了什麼?
- 阿裏巴巴聯手蘋果!新 AI 功能將在中國 iPhone 中重磅登場!
- 蘋果拒絕 DeepSeek 合作,改與阿裏巴巴攜手推進中國 AI 戰略!
- 比亞迪推出類似特斯拉的駕駛輔助技術,連最便宜車型也能享受!
- Revel 獲得 6000 萬美元紐約州資金,用於擴建電動車充電站!
- 特朗普政府暫停為特斯拉提供數百萬的電動車充電計畫!
- Presto 創造電動車充電新紀元,力爭成為業界的 Stripe!
- 「Scout Motors 因直銷電動車計畫遭起訴,未來銷售模式面臨挑戰!」
- 數百家公司因中國資料風險封鎖 DeepSeek,背後的隱憂是什麼?
- WeDoSolar 轉型 B2B,背後是中國太陽能巨頭的戰略收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