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Klarna Q1 財報顯示金融科技獨角獸的轉型正全速進行
對於歐洲金融科技巨頭 Klarna 來說去年不是一個容易的一年。該公司在 8 億美元的融資輪中看到其估值被縮水,並且其 2022 年的業績報告焦點在於將其嚴格的虧損與更保守的市場相對照。去年底,當其季報顯示出 Klarna 的平臺使用量(GMV)增加,從而帶來更多收入,並與下降的信貸虧損和營運成本的小幅改善相對照,使得 Klarna 比 2022 年初基本上更少虧損。本欄當時認為,這是公司實際上正在做到現在每個獨角獸都應該要做的事情:保持增長並削減虧損。
對於 Klarna 的創始人,投資者和員工股東而言,好訊息是,來自公司的 Q1 2023 資料支援了我們的普遍積極情緒。雖然幾個好季度不足以構成一個翻身,但是這家以其先進的「現在買,以後付款」服務而聞名的公司有很多令人欣賞的地方。
全面的改善
要理解 Klarna 的財報,我們需要從收入的一個層面開始。是什麼導致了 Klarna 的收入?Gross merchandise value(GMV)或消費者使用 Klarna 服務購買的所有商品的總價值。 2023 年第一季度,Klarna 的 GMV 比去年同期增長了 13%,達到了 2107 億瑞典克朗(196.5 億美元)。這個數位本身並不令人印象深刻,但考慮到整體電商增長在過去一年中表現平平,這是一個顯著的數位。在其投資者報告中,Klarna 稱,全球電子商務市場實際上在 2022 年第一季度至 2023 年第一季度之間收縮了 2%。換句話說,即使在市場形勢嚴峻的情況下,Klarna 也成功地抓住了市場份額,保持了自己的增長故事。
融合 AI 的文化性奇思妙想
關於 Klarna 的報告還包括一些其他頗有趣味的東西,例如公司正在嘗試融合人工智慧至其文化當中。報告中提到,公司當前正致力於將 AI 應用到包括僱員承諾、招聘、補貼和績效管理在內的各個方面, 以便於更好地構建一個自動化、智慧型的未來職場。更有意思的是,這樣一個深入人心的文化奇思妙想似乎得到了 Klarna 內部大部分人員的響應和認可。
編輯評論
金融科技市場充滿了激烈的競爭和無限的機會,而 Klarna 正是在這樣的環境下迅速崛起的。去年的種種挑戰顯示出,即使對於一家擁有龐大市場份額和高估值的公司來說待遇也不一定好。但是透過 Klarna 展示出的緊密的組織管理和對嶄新技術應用的開放姿態來看,其他金融科技公司可以從中學習到很多。與其竭力追求快速增長,不如集中精力為消費者提供更好的服務,並透過改進內部管理,削減不必要的成本。
建議
當公司處於危機之中時,對於投資者而言,很難保持冷靜的頭腦。然而對於那些希望從股票市場中獲得穩健回報並長期投資於金融科技公司的人來說確保對市場趨勢和競爭面的深刻理解,變得尤為重要。Klarna 在市場中已經證實了自己的價值,但在購買該公司股票之前,仔細研究 Klarna 的表現和其競爭對手是很重要的。
延伸閱讀
- 金融科技新星 Ramp 近期二次股權交易估值近翻倍,達 130 億美元!
- Brex 目標斬獲 5 億美元營收,獲得 Anthropic 與 Robinhood 等大客戶青睞!
- 「Augury 與 Hightouch 成功加入獨角獸俱樂部,揭示科技創新新趨勢!」
- 金融科技創始人 Charlie Javice 陷入罪惡泥潭,刑事審判正式啟動!
- 「Klarna 與 Deel 計畫 IPO,Stripe 則擁抱加密貨幣!」
- 迦納金融科技公司 Affinity 獲得 800 萬美元融資,瞄準手機支付市場擴大數位銀行業務
- 「Plaid 攜手高盛,計劃籌集 3 億至 4 億美元的收購資金!」
- 「Fintech 巨頭 Rapyd 估值從 90 億跌至 35 億,尋求新一輪資金支援!」
- Stripe 投下 11 億美元大手筆,收購 Bridge 加速進軍加密貨幣市場!
- 「AI 代理人可能催生首位獨角獸,社會成本將如何影響我們的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