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太空發射:創新的長炮系統省錢探索太空
景點和當前狀況
長炮太空科技公司的 CEO Mike Grace 表示火箭是人類工程學最偉大的成就之一,但他認為它們是解決把大量慢性質量傳送到太空的問題的“過度精美的解決方案”。他在最近的一次存取中表示:“你需要一些更蠢且更便宜的東西,無論是在建造還是運營方面。”
長炮的答案是一種動能發射系統,能夠以超音速達到高超音速並將物體發射到軌道速度,而成本比一個 Netflix 訂閱還低。這個系統與競爭者(如 SpinLaunch 和 Stratolaunch)在外觀和方法上明顯不同。最大的區別是長炮的系統是非常水平的。它並不是傳統的火箭,不使用點火器;而是壓縮氣體將楔形彈體壓縮排入一個非常長的混凝土隧道,這個隧道基本上是一個真空室。由此產生的速度非常快,而且與系統的大小成比例增加。這意味著一個能達到馬赫 5 的系統將長度約為 80 英尺;一個馬赫 10 的系統尺寸相當於兩到三個足球場。而能夠到達太空的系統,馬赫 25 到 30 的速度,將長度達多千米。這是一個令人驚嘆的規模,但長炮的目標是實現非常低廉的上軌道成本,低至每千克 10 美元(相比之下,Falcon 9 的共乘價格為每千克 6,500 美元)。
根據該公司表示其低價格只有在讓系統盡可能的保持在地面上的情況下才能實現。能源被延展到了空間和時間上;不需要進行垂直起飛,這些系統突然可以用混凝土建造,而不是鋁合金。但是在航空航天領域,並不存在免費的午餐,長炮的低價格將伴隨著一些重大的折衷。第一個是土地佔用。長炮系統包括一個現場太陽能發電場,除了壓縮氣體泵和隧道外,這無疑有助於降低成本,但也會增加總體的土地利用需求。另一個折衷是噪音。在如此巨大的尺寸下,長炮系統會產生非常驚人的音爆。考慮到該公司能夠在抽空隧道的速度下快速重復使用系統,這意味著每天可能會有很多次音爆。由於這兩個原因,該系統將需要選址在非常遙遠的地方,例如澳大利亞的叢林或肯亞的乾旱地區。Grace 表示:“你需要在任何地方,即使是核彈爆炸都沒人能察覺到的地方。”
哲學討論和意見
這些折衷可能是相對輕微的,如果人類最終實現了殖民太陽系的願望。Grace 指出,夏威夷每年進口 1300 萬噸的物品,包括食品、汽車燃料、塑膠制品等,供 140 萬人口使用。而一個無水、無大氣、無土壤等我們生物圈中生命可能存在的一切的外界殖民地,需要進口更多。更多得多。Grace 表示:“當前而言,這並不現實。我不認為使用火箭可能能實現。所以問題是,你如何將物質進入太空的價格降到極低?”埃隆·馬斯克的 SpaceX 也在努力解決這個問題,其超重型 Starship 載具將能夠在耗盡配置下將超過 250 噸的負載送入軌道。但 Grace 不確保 Starship 的經濟效益是否能夠完全與長炮的系統競爭。他說:“我預計[SpaceX]在 Starship 上開發之前可能會花費 50 億到 300 億美元。他們需要先回收這筆錢。 […] 馬斯克有些誇大的有關價格能達到的評論,也許是真的,但可能需要 40 到 50 年的時間。他們可能需要很長時間來攤提這些成本。”但這並不意味著長炮會使 Starship 變得過時。長炮系統所產生的巨大 G 壓力對人體來說是完全不適用的,所以任何想去太空的人在火箭上會好得多。
建議
從短期來看,長炮希望能夠利用美國國防部對高超音速能力的需求,獲得一些合同,並用這些收入資助太空發射系統的開發。從長遠來看,Grace 表示真正賺錢的不是發射系統本身,而是對太空中長炮所提供服務的需求增長。“要支援這一點的關鍵是擁有極低成本的系統,”他說。“你必須得到一個設計得非常蠢的系統。”“讓它更大,而不是更聰明。那太貴了。”
在太空探索領域中,長炮開發了一個簡單而經濟的辦法,以更低的成本將物體送入太空。然而這種方法仍然具有一些約束和折衷,例如土地佔用和噪音問題。然而如果能夠實現太陽系的殖民夢想,長炮的技術可能會成為一個重要的選項,尤其是對於長期運輸大量物資到外太空的需求。
延伸閱讀
- "太空探索公司火箭殘骸墜落引發航班延誤,影響出行計劃!"
- 「藍色起源推遲新格倫巨型火箭發射,背後原因揭祕!」
- 「藍色起源將以新格倫火箭挑戰太空探索技術的霸主地位!」
- 2024 年太空產業重磅時刻回顧:未來已來,宇宙的新紀元!
- 「驚險瞬間!馬斯克直播遊戲時意外播出星艦助推器差點墜毀的畫面」
- 探索未來太空科技:TechCrunch Disrupt 2024 重磅推出 True Anomaly、Slingshot Aerospace 與太空人力資源 2030 計畫!
- 「未來發射盛典:2024 TechCrunch Disrupt 太空舞臺期待您的加入!」
- 「阿爾戈太空獲 779 萬美元資金,計畫利用月球水資源驅動軌道拖船!」
- 太空時代的曙光:科技巨頭引領宇宙探索新時代!
- SpaceX 獨家報導:獵鷹 9 號發現第三次異常,發射任務再遭延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