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虛擬實境:元正面臨的最後機會——《Quest 3》的關鍵戰役
概述
Meta 在過去的七年間推出了六款 VR 頭戴裝置,但只有一款取得了明顯的成功。在早期的疫情期間,Meta 售出了 2000 萬個 Quest 頭戴裝置,其中大部分是 Quest 2,吸引了很多居家隔離的成年人(和照顧青少年的人)。但自那時以來,Meta 一直在對於為何將整個公司品牌重新定位為"元宇宙"感到困惑,該概念直到現在才開始以引人入勝的具體方式實現。明天,當 Meta 試圖向您推銷價值 500 美元的 Meta Quest 3 時,它需要做得更好。它需要遊戲。而且它真的需要趕快推出這些遊戲——因為這有可能是 Meta 最後一次獨佔市場的機會。
競爭對手
Meta 現在仍然有機會說服每位潛在的 VR 頭戴裝置買家選擇 Quest 3,而不是選擇其他公司可能推出的產品。特別是,Valve 似乎正在準備跟隨 Meta 的步伐,推出一款更實惠的頭戴裝置,並且也許不需要個人電腦的支援。然而 Meta 需要證實 Quest 3 在硬體方面的印象力:從技術規格和外觀圖片上看,Quest 3 在幾乎所有可能的方面都得到了改進:體積更小、重量更輕、效能提升一倍、具有深度感知功能、升級的觸覺反饋以及不再有易損壞的塑膠手柄環。但是以 499 美元的價格,這相當於購買一臺 PS5 或 Xbox Series X,而這兩款遊戲主機都已經推出了一系列優秀的遊戲——而且 Meta 還需要克服過去對遊戲玩家的冷淡。
Meta 的挑戰
Meta 需要在遊戲方面花費更多心血,以證實它對遊戲的投入不僅僅是為了進一步推銷「元宇宙」並鎖定使用者的注意力,或者展示基於 Zoom 網路會議方式的遠端工作的未來,即使 Meta 現在又迫使自己的員工返回辦公室,或者例如從兩年前開始購買的(確實不錯的)運動應用程式 Supernatural。Meta 可以透過打造一款頂級遊戲來回應這些質疑,就像《Halo》為微軟推出的第一代 Xbox 帶來了成功一樣,或者像《金眼》為 N64 帶來了成功,又或者像《薩爾達傳說:野獸之息》為 Switch 帶來了成功。當前我們接觸到的最接近的遊戲是《Pistol Whip》和《Beat Saber》,這是一對出色的運動遊戲,但它們不是 Meta 獨佔的遊戲,也不是那種讓您久久不能放下遊戲手柄的傑作。也許 Meta 已經開發出這樣一款遊戲,或者正在努力打造中。公司確實擁有不少遊戲工作室,2021 年購併了許多開發商,以至於聯邦貿易委員會不僅檢視了 Meta 的交易,還提起訴訟阻止 Meta 購併 Supernatural,最終 Meta 獲勝。不過如果 Meta 的鐘錶已經在 2021 年開始計時,這可能還不夠:《Halo》研發了四年,《薩爾達傳說:野獸之息》研發了五年。
展望
也許 Meta 只是會說服大型遊戲公司,讓它們相信 Meta 終於值得花時間和資源。上週五,Ubisoft 透露,將推出一款名為《刺客信條:Nexus VR》的“一款完整長度的 VR 獨佔遊戲”。我相信,如果三星願意,它甚至可以說服 Ubisoft 將遊戲放在智慧冰箱上。但是即使只是願意在公開場合宣布“完整長度的 VR 獨佔”,這也會引起一些關注。另外馬克·扎克伯格昨天似乎透露了一個正式的樂高混合現實體驗,而樂高恰巧正與 Epic 合作打造一個新的元宇宙,該元宇宙的家族成員已經投入了大量資金,雖然我們尚未確認 Meta 和 Epic 之間是否有聯動。另外 Roblox 在 Quest 上的公開測試版本已經下載了超過 100 萬次。我不知道 Meta 可能在遊戲方面做出的突破,但我確信單單一個更強大的硬體自身並不足夠。自從我第一次嘗試使用 Beta 版的用膠帶粘在一起的 Oculus Rift 原型機以來,我一直是一個支援者。我真的希望《Quest 3》能夠交付出令我著迷且讓我無法放下的 VR 傑作。
延伸閱讀
- Meta 員工探討使用版權內容進行 AI 訓練,背後隱祕曝光!
- Meta 在印度擴張:即便裁員潮來襲,科技巨頭仍然看好市場潛力!
- Meta 暫停書籍授權以進行 AI 訓練,背後原因揭曉!
- Meta 的新戰略布局:進軍類人機器人領域!
- Meta 宣布「水域計畫」,全球 5 萬公裏海底電纜工程重磅揭幕!
- 「Meta 技術長:若不滿新政策,員工應該考慮辭職!」
- 「Arm 即將推出自家晶片,Meta 成為首位大客戶!」
- 前 Meta 員工提起性騷擾訴訟,揭開科技巨頭隱祕面紗!
- 「前 Meta 員工控訴性騷擾與性別歧視,引發業界震撼!」
- Meta 用 $5,000 獎金、內容合作及免費取證吸引 TikTok 創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