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現代汽車:一場隱私夢魘
紀錄引擎:資料保護在汽車行業的挑戰
根據 Mozilla 基金會最新的一項研究,汽車是其評估過的所有產品中最糟糕的隱私侵犯行為。無論是與瑞典發明的性愛玩具相比還是與應用程式保護精神健康的公司比較,92%的汽車製造商都沒有提供駕駛員對個人資料的充分控制權,而 84%的汽車製造商則與外部方分享了使用者資料。
作為一個以開源瀏覽器 Firefox 著名的全球非營利組織,Mozilla 基金會專注於網路健康問題。多年來,它在其“隱私不包括”系列中編著了幾份報告和指南,詳細介紹了心理健康應用程式和應用商店等產品和服務處理使用者資料的方式,並給出了如何更好地保護自己的建議。
汽車行業的資料收集和隱私顧慮
在該報告中研究的 25 個汽車品牌,包括福特、豐田、大眾、寶馬和特斯拉在內,全部未能達到該非營利組織的最低隱私標準,並發現它們從使用者收集的個人資料遠遠超過必要範圍。所收集的訊息的種類從個人訊息(如醫療資料)到駕駛員如何使用車輛本身(例如駕駛速度、行駛路線,甚至是他們聆聽的音樂)都有。尤其值得注意的是,尼桑和起亞兩家汽車公司被指允許收集與使用者的性生活相關的訊息。
根據該報告,84%的汽車品牌將個人使用者資料與服務供應商、資料經紀人和可能靠不住的企業共享,76%的汽車品牌聲稱有權出售這些資料。如果有需要,56%的汽車品牌願意與政府和/或執法機構共享使用者訊息。特斯拉在此項研究中排名最差,所有隱私類別都遭到標記,這是僅有的第二次發生這種情況。特斯拉的 AI 自動駕駛系統在多次事故和死亡事件中被指「不可靠」。
汽車行業的資料收集實踐
除了報告之外,Mozilla 還發布了一份解釋汽車公司如何收集和分享使用者資料的詳細說明。這些訊息可以包括使用者姓名、位址、電話號碼和電子郵件位址等基本訊息,也可以包括更私密的資料,如照片、日曆訊息,乃至駕駛員的種族、基因訊息和移民狀況。Mozilla 稱,這些汽車製造商都無法滿足該組織關於資料加密和防盜能力的最低安全標準。事實上它稱與約會應用程式和性愛玩具相比,汽車提供的有關產品安全的訊息更加詳細。
結論:呼籲汽車公司改善隱私保護
Mozilla 基金會在報告中表示他們花費超過 600 個小時研究了汽車品牌的隱私實踐,比通常用於進行這些隱私審查的時間長三倍。報告批評得如此嚴厲,以至於該組織表示它通常提供的幫助客戶保護個人資料的建議感知上像是「沉入浩瀚海洋的一滴水」。
作為呼籲汽車公司停止不公平受益的資料收集計劃的一部分,Mozilla 基金會發起了一份請願書,表示「我們希望加大對此問題的關注,以鼓勵其他人對汽車公司負起他們可怕的隱私實踐責任」。
原始報導:The Ver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