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軟體公司是否是好的商業模式?
Alex Wilhelm 在最近的科技金融播客中討論了軟體公司的價值、利率對其影響以及知名科技公司的盈利能力。在分析了一張顯示利率上升與科技公司收益多重比例之間呈反比關係的圖表之後,投資者 Chamath Palihapitiya 提出了一個有趣的觀點:我認為這個圖表並不那麼有用,因為其中包含了許多未盈利的軟體公司。所以,更重要的是看整體指數。這些公司的問題在於,即使利率達到 6%、3%、2%或 1%,這些花招是沒有用的。除非他們找到真正適合市場的產品,解決客戶流失的問題,並實現中長期的盈利能力。而很不幸地,大部分公司並沒有明確的路徑來實現這些目標。除了 Salesforce 之外,所有老舊的軟體公司仍未實現盈利。因此那些在 10 年代初以前上市的公司仍然虧損。所以,軟體企業能夠帶來長期利潤的觀點,遺憾地說,當前還只是一種錯覺。
圖表與意見
Palihapitiya 的評論引起了圖表創作者 Altimeter 的創辦人 Brad Gerstner 的回應。Gerstner 持有更積極的觀點:“軟體公司是壞的商業模型嗎?於是我讓團隊整理了一些圖表。在指數中的 61 家公司中,只有 6 家的自由現金流量為負。” Gerstner 指出,在過去幾個季度中,這些公司的增長和自由現金流量利潤已經互換。根據另一張嵌入的圖表,這些公司在 2022 年的中位數營收增長率為 26%,中位數自由現金流量利潤為 6%。到 2023 年,這些指標幾乎互換位置,中位數增長率下降至 19%,中位數自由現金流量利潤飆升至 12%。
Gerstner 認為,軟體公司隨著時間的推移往往能夠產生更多現金,因此對軟體公司持樂觀態度是有道理的。然而他也承認應該考慮到科技公司的股票報酬作為影響盈利能力的因素。
軟體公司的優勢和風險
軟體公司的商業模式具有一些獨特的優勢。首先軟體通常具有零邊際成本,並且可以無限次複製和分發。這意味著一旦開發成功,軟體公司可以實現極高的利潤率,並擁有良好的淨現金流。
另一方面,軟體公司也面臨著一些風險和挑戰。首先軟體市場競爭激烈,創業公司和大型企業都在不斷推出新產品。這使得維持產品與市場適配的困難度加大,導致許多公司難以實現長期盈利能力。
此外軟體公司也面臨著技術風險和侵權風險。技術的快速發展使得軟體公司需要不斷投入研究和開發新的技術,以保持競爭力。同時軟體公司也需要時刻關注版權和專利問題,以避免侵權訴訟的風險。
結論和建議
軟體公司的商業模式具有相對的優勢,但同時也面臨著風險和挑戰。盈利能力的實現需要軟體公司找到真正適合市場的產品,解決客戶流失的問題,並實現中長期的盈利能力。此外管理股票報酬也是影響軟體公司盈利的重要因素。
對投資者來說理解軟體公司的盈利能力和風險是非常重要的。在投資軟體公司之前,投資者應該評估公司的營收增長率、自由現金流量利潤以及股票報酬情況。同時他們還應該關注公司的產品路線圖、市場競爭狀況和技術發展。
對於創業公司和軟體企業家來說要想實現長期盈利能力,他們需要關注市場需求和產品適配,並持續投資於技術研發和創新。同時他們還應該關注公司的財務狀況,包括自由現金流量利潤和股票報酬情況,並制定適應市場變化的經營策略。
延伸閱讀
- OpenAI 的創業帝國:揭密其風投基金背後的諸多創新公司
- a16z 聘請前共和黨國會議員帕特裏克·麥肯利擔任顧問,科技風向標再度轉變!
- 全女性風投團隊助力!母嬰診所 Millie 獲得 1200 萬美元 A 輪融資
- 「Cellebrite 中止塞爾維亞客戶關係,警方疑似利用其技術安裝間諜軟體!」
- Nomagic 獲得 4400 萬美元資金,AI 驅動的機器手臂技術將改變未來!
- 「Y Combinator 神祕刪除熱門創業示範後的帖子,背後隱情揭曉!」
- 「深入解析!ChatGPT 收費全攻略:你需要知道的一切」
- 「Amazon Alexa 大會即將揭幕:將帶來哪些驚人新功能?」
- 「FAA 開始測試 Starlink 終端,馬斯克批評 Verizon 技術‘無法執行’!」
- 「Mark Andreessen 的遠大夢想:打造超越聯盟的長青公司 a16z!」