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Waymo 與 Uber 達成戰略合作:自動駕駛車輛將可透過 Uber 應用程式預定
由 Alphabet 集團旗下的自動駕駛車企業 Waymo 所研發的車輛,將透過 Uber 的平臺,提供鳳凰城地區的乘客服務,期望透過與計程車平臺的合作,增加使用者數量;同時也加固了 Waymo 對 Uber 的戰略合作關係,Waymo 的卡車自動駕駛裝置 Via,也和 Uber 的物流拓展公司 Uber Freight 達成了長期的戰略合作協議。
合作內容
根據 Waymo 公告,雙方的合作內容將以鳳凰城地區作為試點,提供限量的自動駕駛車輛供 Uber 平臺與 Uber Eats 預定服務,但當前並未透露與 Uber 合作車輛的整體規模。官方也強調 Waymo 的自動駕駛車輛並不會全數移交給 Uber,當車輛符合資格時,使用者只需透過 Uber 程式發出預約即可。
Uber 與 Waymo 的合作背景
自 2015 年起,Uber 即開始進入自動駕駛汽車領域的研究,成立了 Uber ATG 團隊進行自駕汽車的研發。不過 2017 年時 Waymo 向 Uber 發起了訴訟,指控 Uber 從 Google 集團挖角了 Waymo 的前工程師,持續使用了盜用了 Waymo 的商業機密資料。雙方該年在法庭上達成和解,Uber 向 Waymo 支付了價值 2.44 億美元的股份作為賠償,而 Waymo 也保證 Uber 的自動駕駛技術不會侵犯其智慧財產權。在朝向自駕汽車路線操作失敗後,Uber 將自身的自駕汽車業務賣給了 Aurora,轉而與其他技術企業展開合作;與自動駕駛領域的佼佼者 Waymo 達成協議,也符合 Uber 希望在其平臺上嵌入具備自駕技術的車輛的企圖。
思考
自動駕駛技術一直被認為是未來交通發展的方向,技術公司和車廠都在其研發上投入巨資。而 Uber 和 Waymo 兩家公司都已經放棄自身建立完整自駕汽車系統的計畫,轉而和自駕汽車技術領域的其他企業進行商業合作將車輛技術應用於自身平臺上。
自駕汽車技術的出現,希望能夠提高安全性、減少交通事故的發生,在流量大的城市更能有效地解決起迄點問題。但與此同時也引發了一些哲學問題:規範和法律如何跟上當前自駕汽車技術的快速發展,從而平衡社會上對於交通安全和便利的期望?另外當自動駕駛技術更加普及時,人們如何調整自己對於交通工具的概念和價值觀?一些人認為,這種趨勢意味著人類正在逐步遠離駕駛,從而導致大眾失去駕駛技能;但也有人相信,這樣的變化可以將費時的路途變得更加簡單,也可以釋放出人類在駕駛上的能量,讓其更專注於其他重要事務。
結論
雖然 Uber 和 Waymo 的合作是針對技術層面的,但也代表了未來交通發展中一種重要趨勢:交通裝置的多元化,和臺灣近年引進的「共享經濟」型別相似。但同時我們也應注意到,自駕汽車的出現也必須考慮社會的規範和法律等方面,以達到交通安全和便利之間的平衡,縮短科技和社會的距離,讓科技成為人民生活的有益工具。在面臨新興科技的挑戰時,我們也需要重新思索和調整自己的價值觀,並始終保持開放、謹慎的態度。
延伸閱讀
- 「Uber 開始測試青少年專屬帳戶!印度市場的新創舉!」
- 「像叫 Uber 一樣,聘請武裝保鑣的應用程式 Protector:這真的有必要嗎?」
- 全新藍天社交平臺 Flashes 正式上線,挑戰 Instagram 地位!
- 《Adobe 震撼推出 Photoshop iPhone 應用程式!隨時隨地編輯照片的革命性工具》
- 「TikTok 突破六十億美元,成為首款年度消費支出最高的應用程式!」
- Yope 推出類似 Instagram 的私密社群應用,吸引 Z 世代與風投熱烈關注!
- "TikTok 強勢回歸!在美國的 App Store 和 Play Store 再次上架"
- 「新平臺登場!模仿 Instagram 的 Pinksky 正式登陸 Android 系統」
- 「Perplexity 的超級盃推文助攻!應用程式下載量激增 50%!」
- 「這些應用程式正在打造基於開放協議的 Instagram 替代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