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0 多位投資者分享他們對 2024 年的頂級預測
2023 年投資的概況
在 2023 年,創業投資面臨了較大的不確保性。除了一些領域如人工智慧和國防領域外,大多數新創企業仍然財務困難。退出方面處於多年來的低點,而由於監管擔憂,可能是有史以來最大的一宗新創公司收購案也被迫擱置。儘管如此我們仍然看到了一些頂尖公司透過首次公開募股上市。這是否意味著 2024 年將會重蹈覆轍呢?為了找出答案,《TechCrunch+》對 40 多位風險投資者進行了調查,以瞭解他們如何為明年做準備以及他們的預期。
2024 年的準備工作
各位投資者對於未來趨勢意見不一。有的投資者認為退出將在 2024 年回歸,但另一些人預測該行業要到 2025 年才會出現有意義的流動性。一些投資者預計,2024 年人工智慧投資將降溫,而幾乎同樣數量的投資者則認為該行業將以不同的方式繼續保持火熱。其中人工智慧和新創企業該如何應對這一變化,成為了眾多關注焦點之一。
部分投資者的策略
馬特·科恩(Ripple Ventures 創始人兼管理合夥人)表示納入資本效率(即 18 到 24 個月的擴張期,而不是過去 2021 年的 12 到 18 個月)作為下一輪跟進融資的評量指標,以應對非人工智慧公司(B2B SaaS)融資門檻的提高。喬治·伊斯利(Outsiders Fund 負責人)認為,當前的投資氛圍吸引力增強,預計在 2024 年加大投資節奏。唐·巴特勒(Thomvest Ventures 董事總經理)則表示對新舊公司投資比例大致相等。拉裏·艾斯布魯克(G Squared 管理合夥人)表示隨著私營公司股東由於退出受阻而面臨流動性壓力,他們看到了二級市場中越來越多的機會。利莎·吳(Norwest Venture Partners 合夥人)則特別關注種子輪和 A 輪機會。
新創公司估值
投資者對於新創公司的估值也看法不一。例如,賈伊·達斯(Sapphire Ventures 總裁、合夥人和聯合創始人)認為,2024 年將會出現更多的再資本化和估值下調。而 Pradeep Tagare(National Grid Partners 投資負責人)則指出,某些領域,如氣候技術,將繼續在各個階段看到估值的溢價。西蒙·吳(Cathay Innovation 合夥人)則預測,看似一流交易(通常是與人工智慧相關的)和“其他一切”之間的分化會持續下去。
未來展望
在這樣不確保的環境下,投資者不一致的看法可能引發更多市場波動。從投資節奏到估值走勢,每一項變數都可能對投資結果產生深遠影響。在這一情況下,投資者不僅需要關注短期變化,更應謹慎檢視整體趨勢,以制定出更切實可行的部署策略。特別是,AI 領域的正在進行著一場劇烈的變革,投資者需要謹慎應對這些變化,以減少潛在風險。
延伸閱讀
- 「馬斯克 97 億美元收購 OpenAI 之路:這些投資者助力成敗!」
- 安德魯技術公司洽談籌集高達 25 億美元資金,估值達 280 億美元!
- Swiggy 上市首日慘淡收場:2024 年最大科技股跌破 IPO 價格及 2022 年估值!
- Graze 在 Bluesky 打造創新定制內容平臺,投資者紛紛關注!
- 羅賓漢網路券商以 4500 萬美元與 SEC 和解,投資者該如何看待?
- 印度最大交易應用程式 Groww 即將上市,投資者熱情高漲!
- 2023 年風投新趨勢:投資者為你揭示未來機會!
- SpaceX 內部檔案曝光:投資者如 a16z、Gigafund 的超值股票福利!
- PharmEasy 估值狂跌至 4.56 億美元,從 56 億美元跌落,投資者資料揭示驚人真相!
- Lead Edge 引導 700 多位投資者逐步遠離風投交易,資本策略大轉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