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Tier 裁員 22%以達成盈利能力
Rebecca Bellan 報導(譯)
Tier Mobility,一家德國微移動運營商,正在裁減其工作人員的 22%,以在不斷努力實現盈利能力的過程中削減成本,這是根據該公司的 CEO 勞倫斯·勒許納(Lawrence Leuschne)在 LinkedIn 發布的訊息。這項裁員計劃是該公司今年以來多項重大舉措的延續,包括自 2022 年以來獲得 2 億美元的 D 輪融資以及收購多家公司的業務。不過這也同時意味著 Tier 正在遭遇經營上的挑戰和利潤壓力。Tier 的捲土重來為 2022 年的企業融資和低迷的環境中再次讓公司裁減了 180 名員工。五個月後,Tier 裁掉了 Tier 和 Spin 品牌中的 100 名員工。今年 5 月,Tier 發行可轉換票據以持續營運,同時尋求買家,儘管與 Bolt 和 Lime 進行的併購談判據報導已經失敗。今年 9 月,Tier 將 Spin 出售給了另一家陷入困境的微動運營公司 Bird,交易金額為 1900 萬美元。
盈利能力的重要性
在當今的市場環境中,大多數新創公司和企業都面臨著盈利能力的挑戰。Tier 的 CEO 指出,公司在 2023 年改善了 EBITDA(稅前利潤、折舊和攤銷前利潤)從-62%提高到在 2023 年達到-15%的良好水平,並且預期在全球 80%的市場,包括德國、英國和法國,公司將實現全年盈利。儘管一些業務單位已經達到了盈利,勒許納表示 Tier 還沒有實現整體盈利。他指出,面對市場的不確保性,公司必須降低成本,這也導致了今天的裁員。
對員工的影響
今天的裁員將影響大約 140 名員工。Tier 尚未回應該裁員將對哪些團隊產生最大影響,只表示裁員將主要集中在公司的中央和區域工作人員中。這一裁員行動是該公司今年已經告別了許多高層員工的一部分,包括該公司的聯合創始人兼技術長 Matthias Laug 在今年 2 月因個人原因離開。其他高管在過去六個月也紛紛離職,包括 Tier 的工程主管、財務副總裁、公司戰略和發展副總裁、產品和增長副總裁。
裁員風波引發的思考
細數新創企業面臨的挑戰
Tier 裁員的訊息再次引起了對新創企業盈利能力和永續經營的關注。在追求高速增長的同時企業也需要警惕不斷增長的成本和操作損失。Tier 的裁員行動反映了許多新創企業正在調整戰略,尋求實現盈利能力和永續經營的平衡。
對員工的啟示
Tier 的裁員風波提醒我們,就業市場中的變化也是時刻存在的。對於員工來說積極學習、不斷提升自己的價值和技能,以應對可能出現的變動,是至關重要的。此外企業內部的透明溝通和人才培養也至關重要,以應對可能的不確保性。
隨著 Tier 裁員的訊息傳出,公司和員工都將迎來不斷變化的挑戰。對於 Tier 和其他企業來說如何在實現盈利能力的同時保持競爭力和企業永續發展,將是一個需要深思熟慮的課題。
延伸閱讀
- 荷蘭新創公司 QuantWare 加速量子計算技術的革命之路!
- 長壽專家彼得·阿提亞創立的新創公司終於揭開面紗!
- 巴西牙科服務 BNPL 新創公司 Capim 獲 2670 萬美元 A 輪融資!
- "這家新創公司的小型核反應堆能革新癌症檢測技術嗎?"
- 新創公司面臨困境!高估值與收益帶來轉機希望
- 《8 年拼搏與 2000 萬資金投入,金融科技新創公司 Cushion 宣告關閉!》
- 「AI 音訊新星 ElevenLabs 獲 1.8 億美元 C 輪融資,估值高達 33 億美元!」
- 「歐洲嵌入式銀行新創 Swan 再獲 4400 萬美元融資,推動金融科技新潮流!」
- Canoo 電動車新創公司宣告破產,運營戛然而止!未來將何去何從?
- 首家在 2025 年上市的 AI 晶片新創公司:Blaize 震撼登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