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歐洲公司聲稱歐盟的 AI 法案可能「危及技術主權」
背景
歐洲一些最大的公司聯合行動,批評歐洲聯盟最近批準的人工智慧法規,聲稱《人工智慧法案》是無效的,可能會對競爭產生負面影響。這封開放信在上週五傳送給歐洲議會、歐洲委員會和成員國,由超過 150 位來自雷諾(Renault)、海尼根(Heineken)、空中巴士(Airbus)和西門子(Siemens)等公司的高層簽署。信件指責《人工智慧法案》可能「危及歐洲的競爭力和技術主權」。
法案內容
《人工智慧法案》於 6 月 14 日由歐洲議會批準,經過了兩年的制定和擴大,包括最近的人工智慧突破,如大型語言 AI 模型(LLMs)和基礎模型,如 OpenAI 的 GPT-4。新法生效還有幾個階段需要完成,預計將在今年晚些時候完成剩餘的機構間談判。
公司反應
這封開放信的署名人聲稱,當前的《人工智慧法案》可能抑制了歐洲在「科技先鋒」上重新加入之機會。他們認為批準的規則過於嚴格,可能會削弱該圈的技術野心,而不是為人工智慧創新提供一個合適的環境。
其中一個主要關注的問題是法律對「生成式人工智慧系統」的嚴格規定,這是人工智慧模型的一個子集,通常屬於「基礎模型」的範疇。根據《人工智慧法案》,基礎人工智慧模型的提供者(不論其用途如何)將需要在歐盟登記其產品,接受風險評估,並滿足透明度要求,例如公開披露用於訓練模型的任何版權資料。這封開放信聲稱,開發這些基礎人工智慧系統的公司將面臨不成比例的合規成本和責任風險,這可能會鼓勵人工智慧提供者完全退出歐洲市場。
評論
這封開放信呼籲歐盟立法者取消對生成式人工智慧模型的嚴格合規義務,轉而專注於能夠適應「基於風險的廣泛原則」的模型。信中指出,《人工智慧法案》當前的形式對歐洲的競爭力有災難性的影響。「現在歐洲正在解鎖一種強大的創新精神,有關鍵的歐洲人才正在離開美國公司在歐洲開展技術。對年輕創新公司施加不公平的監管風險,會對這種創新精神帶來威脅」,這是該信的其中一位簽署者、La Famiglia VC 創始合夥人 Jeannette zu Fürstenberg 的觀點。
公司還要求歐盟成立一個由 AI 行業專家組成的監管機構,以在技術持續發展中監測《人工智慧法案》的應用。
作為回應,領導《人工智慧法案》制定的歐洲議會成員 Dragoș Tudorache 表示:「可惜只有少數人的積極遊說影響了其他一些嚴肅公司。這項草案提供了一個由行業主導的過程,以確保標準,以產業為主導的治理,並提供了一個要求透明的輕量級監管體制,沒有其他要求」。
去年 OpenAI 曾遊說歐盟改變《人工智慧法案》的早期草案,要求議員們取消對通用型人工智慧系統(一個模糊且廣泛的 AI 範疇,包括 LLMs 和基礎模型)的最嚴格約束。這項修正案最終未納入批準的法律。
OpenAI 的執行長 Sam Altman 曾簽署了一封信,警告未來 AI 系統可能帶來的潛在危險,並曾警告說如果 OpenAI 無法遵守歐盟的規定,該公司可能退出歐洲市場。不過隨後 Altman 改口表示 OpenAI 沒有離開的計劃。
結論和建議
這些公司的宣告突顯了對《人工智慧法案》的擔憂,該法案被批評過於嚴格並可能約束了 AI 創新的發展。然而歐盟也需要確保 AI 的使用符合法律、倫理和安全的標準,以保護公眾利益。
在這兩者之間找到平衡是一個艱難的任務。歐盟應與相關利益相關者進行更多的對話和協商,以推出既能促進創新又能確保規範的 AI 法規。此外設立一個由 AI 行業專家組成的監管機構是一個不錯的建議,以確保法規可以及時地跟上技術的發展。
對於企業而言,他們應在進一步發展 AI 技術之前評估法規對其業務的影響。同時他們可以透過與政府和監管機構的合作,參與訂定 AI 法規,以確保它們的聲音被聆聽且利益被保障。
參考資料:
- https://www.nytimes.com/2023/06/30/business/eu-ai-regulations.html
- https://www.ft.com/content/5d7e6021-c8ab-4689-9d72-b998d1d652ec
延伸閱讀
- Skich 在歐盟推出 iOS 替代應用商店,顛覆傳統!
- 加州新 AI 法案出爐,SB 1047 作者再推出改革措施!
- 「JD Vance 在巴黎鋒芒畢露,批評歐盟 AI 規範,讚揚美國科技霸主地位!」
- 歐盟尋求民間資助「AI 巨型工廠」,瞄準前沿人工智慧競賽!
- 科技巨頭與新創企業攜手呼籲:簡化歐盟人工智慧與資料規範!
- 歐盟揭曉:哪些系統受到 AI 法案的影響?
- 歐盟批準 350 億美元 Synopsys 與 Ansys 合併案,附帶拆分條件!
- 歐盟智慧裝置網路安全新規生效,如何影響你的科技生活?
- 歐盟資料保護主管重磅審查:微軟 365 報告的隱私挑戰!
- 歐盟結束亞馬遜國家援助案,未要求補繳稅款!這對全球電商意味著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