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要言實錄
企業界在過去幾年中投入綠色環保、社會、企業治理(ESG)等倡議,為了回應客戶和投資人的期望,從氣候變化、多元化、平等包容等議題下起苦功,使 ESG 成為全球商界的熱門關注話題,而非只圍繞著利潤。不過近來 ESG 概念受到了越來越多的質疑和批評,因為有些企業為了獲取利益和擴大市場而採取消費環保約束、發展高能耗產業等方式突破自己的承諾。儘管有些企業為達到 ESG 目標而採取了積極的行動,例如使用更清潔的能源、使用對環境更友好的包材、選擇堅持環保理念的雲服務提供商等等,但是問題在於這些企業是否能夠堅持自己的承諾,在緊縮的經濟條件下仍然秉持環保的理念。不幸的是,最近 Google 雲端的可持續性調查報告顯示,汽車行業、機電工業、高科技行業等的高階主管對 ESG 的投入熱情正在降溫。
統計資料:誠信不足
報告指出,今年,ESG 問題從去年的首位下降到第三位。誠然,外界的壓力和經濟環境等因素讓一些企業不得不在可持續發展和利潤之間揀選,以追求商業利益,削減 ESG 承諾的投入。Google 透過 The Harris Poll 對全球各行業的 1476 位副總裁和高級主管進行調查,結果發現,可持續性計畫實施的專案數量比去年減少了 8%。報告說,“許多高管指出,宏觀環境和來自外部的壓力迫使他們在可持續發展方面做出妥協,優先考慮客戶關係和推動收益。” 由此可見,有些公司的 ESG 承諾只是個表象而已。
品牌形象+可持續性=企業邁向未來之路
可持續性是企業不可或缺的要素。現在消費者有越來越強烈的社會責任感,更願意花時間或金錢支援與自己的價值觀相符合的品牌。品牌的成功與否與可持續性願景之間有一種正向的關係:如果企業能夠充分投入 ESG,專注於對社會和環境產生正面影響的解決方案,那麼人們將更有可能將企業與可信的品牌形象聯絡起來。從長遠來看,這是一個值得追求的目標,有助於企業朝著未來邁進。
建議和評論
從技術上講,可持續發展的機會是巨大的,企業家需要關注科技和創新,以確保他們的可持續發展目標能夠跟上時代的步伐。企業可從以下方面入手:使用更清潔、減少排放的能源來提高生產的效率;透過更環保的商業模式來改善社會和環境;將 ESG 承諾編入其戰略規劃,重視綠色環保、多元性和時局變遷等因素。另外企業還可考慮加固與可持續性以及環保團體之間的合作,以集體行動來實現更廣泛的可持續性目標,培養其品牌價值和忠誠度。
細心思考之下,ESG 關乎著企業能否在各種不同的環境中生存和繁榮。在新的商業規範下,與社會和環境之間的關係日益緊密,企業的未來成功與否取決於他們如何將可持續性和包容性與其品牌形象充分結合。
延伸閱讀
- 「Web Summit 熱議:Scale AI CEO 力倡美國贏得 AI 戰爭,卻遭與會者冷淡反應!」
- 「Airbnb CEO:人工智慧旅遊規劃仍需時日,何時才會成熟?」
- 蘋果 CEO 讚揚 DeepSeek:揭示驅動效率的創新力量!
- 西雅圖太空公司 CEO 湯姆·維斯辭職,市場驚訝!
- 「OpenAI CEO 揭露:ChatGPT Pro 計劃虧損驚人,未來將如何應對?」
- Turo CEO 揭露:攻擊者擁有無瑕記錄,背景調查無法阻止犯罪!
- 「Perplexity CEO 提供人工智慧服務,取代紐約時報罷工員工!」
- 社交應用 Fizz 創辦人重返掌舵,CEO 因「連番失敗退休」意外下臺!
- 太空產業 CEO 探討防禦技術銷售的挑戰與機會!
- 亞馬遜員工求助!500 人聯名要求 AWS CEO 撤回回辦公室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