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Stash 籌集 4000 萬美元新資本,謀劃上市
金融科技公司 Stash 最近透過轉換票據(convertible note)機制籌集到了 4000 萬美元的新資本,由早期和現有投資者 T. Rowe Price 領投。轉換票據本質上是短期貸款,可以在以後轉換為股權。創業公司喜歡使用轉換票據,因為如 Stash 的執行長 Liza Landsman 所解釋的那樣,它使公司 “能夠在無需評估價值的情況下獲得盈利能力”。同時轉換票據也凸顯了當前市場上投資者佔上風的情況。以這種方式提供貸款的公司通常可以從貸款中獲取利息,或者透過購買認股權將這些貸款轉換為股權,認股權相對股票有折扣。無論哪種方式,Landsman 都將這一舉措描述為 Stash 的勝利。Stash 是一家旨在為低收入和中等收入消費者提供負擔得起的投資方式的新創公司,並有望在不久的將來上市。為了實現這一目標,該公司今天還宣布,前紐約證券交易所首席財務官 Amy Butte 已獲選為其首位獨立審計委員會主席。Landsman 表示:“對於任何公司來說具有獨立監督的審計職能都是一個關鍵路徑,但如果你恰好處於消費者金融科技領域,這個職能就更加重要。”
為何選擇不選擇風險投資
Stash 故意選擇不透過風險投資獲取更多資本,這在很大程度上是由於市場條件。“由於市場的波動性,我們不想進行定價輪,”她補充道。“同時由於我們接近盈利能力,我們也不需要這樣做。”據 Landsman 表示 Stash 預計將在 2024 年底實現盈利。Stash 上一次進行風險投資是在 2021 年,當時估值為 14 億美元,籌集了 1.25 億美元的資金。新一輪融資由新舊投資者包括 Union Square Ventures 和 Goodwater Capital 參與。自 2015 年成立以來,該公司已經籌集了約 5.5 億美元的資本。去年 10 月,該公司表示預計年收入將突破 1.25 億美元。根據 Landsman 的說法,實際上略低於這個目標,但利潤率卻有所提高。她表示:“這是我們在當前市場下的一個有意的選擇,我們更加平衡了增長和盈利方面的考慮。”她具體表示 Stash 在 2022 年的毛利率“略高於 50%”。Landsman 告訴 TechCrunch 該公司預計在 2023 年底的毛利率將近 75%。“我們的營運速度沒有超過我們一開始的目標增長速度,”她還補充道。“訂閱者數量基本相同,因為我們一直在約束增長。”如今 Stash 有 200 萬活躍使用者,該公司稱他們共儲蓄了近 30 億美元的資金。該公司還積極努力降低成本,在過去一年進行了多次裁員。Landsman 表示 2022 年初公司有約 500 名員工,如今約為 320 名,儘管該公司計劃在年底再聘請約 15 名員工。今年,該公司還進行了一些戰略性的聘用,任命了來自 Dave 和 Salesforce 的周建亮(Chien-Liang Chou)擔任技術長(CTO)。Landsman 表示:“我們確實專注於引進資本來投資未來的業務增長,非常幸運的是,在今年夏季我們的最後一次董事會會議後,我們的一位早期投資者和董事會觀察成員——T. Rowe Price 在董事會會議之後主動聯絡我們說,‘如果你們正在考慮引進一些增量資本以刺激增長,我們很樂意領銜投資。’”
競爭激烈的市場
Stash 與 Acorns 和 Robinhood 等公司經營在同一領域,其中 Acorns 是更直接的競爭對手,因為它也針對類似的客戶群體。Stash 以每月 3 美元的計劃為低收入和中等收入消費者提供服務。該公司聲稱,只需“1 分錢”,客戶可以買入股票和基金的部分股份,建立自己的多元化投資組合,並學會“自信地”投資。它還提供一張簽帳金融卡,使用者在購物時可以獲得一定比例的股票回購。“Stash 並不是一家新型銀行,”Landsman 強調說:“作為方便提供投資幫助的服務,我們不認為自己是一家新型銀行或銀行平臺。”與 Acorns 一樣,Stash 也是 81%的收入來自訂閱,而 Robinhood 則更加“交易型”,她說“更加聚焦於中等收入消費者的上限。”Landsman 補充道:“我們鼓勵客戶對他們的投資進行長期思考,與我們行業中大多數被認為是競爭對手的公司不同,我們不需要客戶經常進行既不符合自身利益也不是我們收入基礎的‘交易’。”Butte 認為,Stash 在競爭激烈的金融科技行業中脫穎而出。她在接受 TechCrunch 採訪時表示:“我認為有許多金融科技公司看起來更像工具。除了 Liza 和管理團隊之外,吸引我的是 Stash 是一家金融科技公司,作為一家企業,它具有長期性並且具備生成大量創新的潛力。當前他們正在為準備迎接公開市場的下一批公司做準備,無論這是在兩年還是三年內。”Union Square Ventures 的管理合夥人 Rebecca Kaden 認為,Stash 在金融科技領域的定位是“獨一無二的,因為它將投資工具與建議和自有技術相結合”。她還補充道:“長期以來,只有富人受到指導,才能在他們的財務生活中迎來最佳的下一步;Stash 以規模化效應為目標,簡單易行。”
想獲得更多金融科技新聞嗎?立即訂閱 The Interchange!
延伸閱讀
- 金融科技新星 Ramp 近期二次股權交易估值近翻倍,達 130 億美元!
- 通用催化劑考慮進軍市場!潛在 IPO 引發科技圈關注
- Brex 目標斬獲 5 億美元營收,獲得 Anthropic 與 Robinhood 等大客戶青睞!
- 金融科技創始人 Charlie Javice 陷入罪惡泥潭,刑事審判正式啟動!
- 「Tabby 獲 1.6 億美元資金,估值飆升至 33 億美元,瞄準 IPO 及多元化業務!」
- 「Klarna 與 Deel 計畫 IPO,Stripe 則擁抱加密貨幣!」
- 迦納金融科技公司 Affinity 獲得 800 萬美元融資,瞄準手機支付市場擴大數位銀行業務
- 「Plaid 攜手高盛,計劃籌集 3 億至 4 億美元的收購資金!」
- 「Fintech 巨頭 Rapyd 估值從 90 億跌至 35 億,尋求新一輪資金支援!」
- Swiggy 上市首日慘淡收場:2024 年最大科技股跌破 IPO 價格及 2022 年估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