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創公司如何協助彌補電動車充電差距?
概覽
根據麥肯錫公司的分析,美國政府目標是到 2030 年每年有 50%的汽車銷售量為零排放,如果達成這個目標,到 2030 年將有 4800 萬電動車上路,佔總車輛數的 15%。然而當前美國的電動車充電站尚不足,根據美國能源部的資料,美國當前僅有 129,598 個公共充電口和 14,673 個私人充電口,因此需要增加 20 倍的充電站數量。面對供需差距如此巨大,新創公司在這個領域有著巨大的機會。
當前措施的不足
自動車製造商聯合投資數十億美元建造數千個電動車充電站的舉措是一個積極的步驟,但這個舉措還無法解決分佈問題。當前的充電網路主要集中在加利福尼亞州等某些州份以及東西海岸的城市。政府的資金主要用於在農村和難以到達的地區建設充電站,但即便如此,仍然存在供應不足的問題。
潛在的商機
由於充電站供需差距巨大,新創企業在這一領域有著巨大的商機。然而充電市場當前競爭激烈,挑戰重重,只有那些具有卓越價值主張和開創性技術的公司才能找到商機。
改善充電生態系統的機會
新創企業可以透過以下幾種方式改善充電生態系統:
使用人工智慧進行智慧能源管理
人工智慧可以最佳化充電需求、分配和排程,使能源提供者、基礎設施提供者和能源消費者之間的系統達到平衡,以便在離峯時段對電動車進行充電,保證下一次行程有足夠的電量。人工智慧可以使這個過程對使用者來說更加友好和輕鬆。
應用充電資料分析和洞察
根據 Politico 的報導,每五個充電站中就有一個無法提供充電服務。確保充電器的運營可靠性是一個具有挑戰性的任務,因此需要透過資料驅動的洞察實現預測性維護,以最大限度地減少停機時間。
設計靈活的充電解決方案
硬體和充電標準需要確保在不同區域相容性和方便性,市場仍在確保在不同區域哪種型別的硬體將佔主導地位。在某些地方,兩種充電標準可能並存,或者 CCS 可能在某個地區佔主導地位,NACS 可能在另一個地區佔主導地位。
瞄準全球市場
提供適應各種硬體的解決方案,確保廣泛的吸引力和可用性。不能做到這一點意味著錯失潛在客戶,這不是實現快速增長和吸引投資者的方法。保持靈活,對市場動態做出反應。
充分利用政府資金
利用政府的倡議,將您的公司定位在資金流向的地方。探索是否存在一條稍微不同的道路,可以獲得更多的政府資金,為員工和投資者創造增加價值,而不僅僅依靠稀釋的外部資金。獲取非稀釋性資金有助於加速電動車新創公司的增長,但這需要一些努力才能實現。
填補美國的充電分佈差距
隨著美國政府的目標瞄準難以到達的地點,而企業聯合投資則重點放在城市和高速公路地區,新創企業有機會解決分佈差距。修復公共電動車充電基礎設施的不均衡分佈是促進公平存取和廣泛電動車採用的重要方面,隨著上路電動車的數量增加,這一問題將變得更加迫切。
理解客戶需求
量身定制充電解決方案以滿足電動車使用者的需求和偏好,增強整體使用者體驗,鼓勵更廣泛的電動車採用。請記住,雖然公共充電站可能會獲得所有關注,但超過 64%的電動車充電發生在家中。從事公共充電業務的新創企業應該考慮擴大到家庭充電領域。
提供多種支付充電方式
考慮到世界各地的不同付款偏好,可以提供應用程式、RFID 卡、無接觸式支付(如 QR 碼)等多種方便快捷的支付方式。但要注意,即使您具有價值主張和開創性技術,市場推廣之路也將是艱辛的。銷售週期冗長,您必須與價值鏈上的多個利益相關者協調和對齊。
迎接廣泛電動車普及的道路
電動車的普及點已經到了,但如果電動車無處可充電,駕駛者就無法行駛。新創企業可以透過技術和商業創新的方式,在去除電動車使用者對裏程焦慮的障礙上發揮重要作用。除了新創企業外,廣泛的電動車推廣還需要行業利益相關者、政府實體和充電網路運營商的合作努力。透過共同面對這些挑戰,我們可以為廣泛的電動車普及鋪平道路,並期待一個充電基礎設施無縫支援不斷增長的電動車數量的未來。
關鍵字:
- 電動車
- 新創公司
- 充電
- 充電差距
- 充電網路
- 電動車充電站
- 政府資金
- 人工智慧
- 充電資料
- 增長
- 全球市場
- 世界各地
- 客戶需求
- 銷售週期
- 公共充電站
- 家庭充電
延伸閱讀
- 荷蘭新創公司 QuantWare 加速量子計算技術的革命之路!
- 長壽專家彼得·阿提亞創立的新創公司終於揭開面紗!
- 巴西牙科服務 BNPL 新創公司 Capim 獲 2670 萬美元 A 輪融資!
- 現代新推出的特斯拉充電介面到底缺了什麼?
- 比亞迪推出類似特斯拉的駕駛輔助技術,連最便宜車型也能享受!
- Revel 獲得 6000 萬美元紐約州資金,用於擴建電動車充電站!
- 特朗普政府暫停為特斯拉提供數百萬的電動車充電計畫!
- "這家新創公司的小型核反應堆能革新癌症檢測技術嗎?"
- Presto 創造電動車充電新紀元,力爭成為業界的 Stripe!
- 「Scout Motors 因直銷電動車計畫遭起訴,未來銷售模式面臨挑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