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金融科技公司 Nala 跨境支付的新動向
挑戰與轉變
金融科技公司 Nala 近期宣布將提供匯款服務的同時也建立了一個 B2B 支付平臺,以此來保證應用程式使用者和企業進行非洲內外的支付的可靠性。該公司創始人 Benjamin Fernandes 表示他們一直打算基於這一前提來建立產品。儘管 Nala 透過其消費者金融科技應用程式已經使非洲外的使用者能夠向 11 個非洲市場的 249 宗銀行和 26 宗手機支付服務進行匯款,但是建立在其他提供者的支付體系之上卻無法保證可靠性,這促使該公司決定開發自己的平臺,直接與銀行和手機支付提供者進行整合。
Nala 的 B2B 支付平臺名為 Rafiki,Fernandes 表示這是他們解決支出事件、減少使用者費用並確保可靠性的解決方案。由於全球匯款和薪資公司正在整合 Rafiki,他們可以直接向其接收者的手機支付錢包或銀行帳戶進行直接存款。
真可靠的問題
面對非洲的金融科技生態系統還是青黃不接,現金交易佔比仍然較高,一大半的非洲人未開立銀行帳戶或是銀行帳戶不夠完整,只有少數人擁有簽帳金融卡或信用卡。因此這是金融創新的絕佳地盤。
金融科技的潛力與局限
對非洲市場的影響
Nala 的 Remittance 業務增長的同時世界銀行的報告稱,撒哈拉以南非洲的匯款流量預計將在 2023 年增長 1.9%,達到 540 億美金。傳統的金融機構在非洲市場上存在著許多約束,而金融科技公司的快速崛起正好填補了這一空白。
金融科技公司的挑戰與未來
競爭環境
金融科技公司在非洲市場的競爭激烈,已有大型公司如 Flutterwave、Cellulant 和 Onafriq 等在該領域執行。然而金融科技公司的亮眼表現吸引了像 Accel、Amplo 和 Bessemer Partners 這樣的公司投資,也進一步助長了該領域的競爭格局。
未來展望
Nala 所計劃的擴張和盈利性也與非洲的支付環境密不可分。在非洲市場中已有超過十家的支付解決方案,但金融創新的空間依然存在。根據專注於金融科技領域的投資銀行公司 Financial Technology Partners 的評論,非洲仍然是創新的肥沃土壤,「大約 90% 的支付仍然以現金進行,一半以上的非洲人沒有銀行帳戶或是帳戶不夠完整,只有少數人擁有簽帳金融卡或信用卡。」對於金融科技公司來說這代表著龐大的市場需求和潛在機遇。
結論
Nala 的轉變和擴張體現了金融科技在非洲市場中的潛力和對當地經濟的重要性。如何面對競爭、規避風險、提高可靠性將成為 Nala 及其他金融科技公司在非洲市場持續發展的關鍵挑戰。
延伸閱讀
- 金融科技新星 Ramp 近期二次股權交易估值近翻倍,達 130 億美元!
- Brex 目標斬獲 5 億美元營收,獲得 Anthropic 與 Robinhood 等大客戶青睞!
- 金融科技創始人 Charlie Javice 陷入罪惡泥潭,刑事審判正式啟動!
- 迦納金融科技公司 Affinity 獲得 800 萬美元融資,瞄準手機支付市場擴大數位銀行業務
- 「Plaid 攜手高盛,計劃籌集 3 億至 4 億美元的收購資金!」
- 「Fintech 巨頭 Rapyd 估值從 90 億跌至 35 億,尋求新一輪資金支援!」
- Stripe 投下 11 億美元大手筆,收購 Bridge 加速進軍加密貨幣市場!
- 「金融科技巨頭 Wise 被 CFPB 罰款:收取誤導性手續費的醜聞浮出水面!」
- 「穩定幣在新興市場的崛起:揭示其產品市場契合的祕密!」
- 《8 年拼搏與 2000 萬資金投入,金融科技新創公司 Cushion 宣告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