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Nuro 轉型:授權自駕技術給汽車製造商與移動公司
從業務模型的轉變說明成本之重
在經歷了 2022 年和 2023 年的多輪裁員後,Nuro 選擇改變其商業策略,專注於公司的核心自動駕駛技術,而不再擁有和操作一個低速路面配送機器人車隊。這一決定反映出公司面臨的巨大經濟壓力,也顯示出自駕技術的發展過程中,資金燒錢的現象。
調整策略以尋求生存之道
Nuro 近期宣布將開始授權其自動車輛技術予汽車製造商與移動服務提供商,例如叫車和配送公司。Nuro 曾是自動駕駛行業的寵兒,從知名投資者那裡籌集超過 20 億美元資金,但其現有的商業模式卻耗費嚴重的資本。創始人在去年裁員時提到,商業部署的競賽需要付出成本,透過專注於人工智慧的開發,Nuro 能將資金周轉期限從 1.5 年延長至 3.5 年。
兩種並行的市場進入策略
Nuro 計劃推出兩種市場進入策略。第一種策略類似於其原有業務,將提供整套的 L4 級自動駕駛產品,包括自動駕駛軟體和硬體,專注於貨物配送和乘客移動服務。唯有所不同的是,Nuro 將不再生產其標誌性的可愛配送車輛,且去年已暫停與中國電動車製造商比亞迪的合作。
面對競爭,Nuro 需要不斷創新
Nuro 並非唯一一個認清到以自駕車進行部署與運營就如同將資金丟入火中的公司,還有類似於英國的 Wayve,也剛宣布與 Uber 的合作,並將自動駕駛技術銷售給 OEM;Mobileye 則與像保時捷這樣的汽車製造商合作,提供自動駕駛技術。
未來的展望:自動駕駛的廣泛應用
Nuro 的新策略明顯是與加州汽車管理局授予的允許測試 R3 機器人在灣區四個城市的許可證相呼應。此外該許可證允許其技術以每小時 45 英裏的速度進行測試,較之前的 25 英裏提升顯著。Nuro 的自駕技術重視安全,透過 AI 架構來最佳化每一行為並執行傳統機器人系統作為備份
總結
Nuro 的商業轉型不僅是單純的經濟考量,更是對未來自駕技術發展的一次深思熟慮的調整。這也為其他自主駕駛公司提供了一個重要的借鏡:在高速演變的技術環境中,靈活應對市場變遷與資源配置的能力,是企業生存與發展的關鍵。
延伸閱讀
- 「Lyft 宣布將於 2026 年在達拉斯推出 Mobileye 驅動的自駕計程車!」
- 自動駕駛車測試裏程驟減 50%,Cruise 背影何在?
- 自動駕駛車測試在加州驟減 50%:背後原因揭曉!
- WeDoSolar 轉型 B2B,背後是中國太陽能巨頭的戰略收購!
- 「Waymo 員工在亞特蘭大可體驗全自動駕駛服務,科技新裏程碑!」
- Waymo 計畫於 2025 年進軍 10 座新城市,機器人計程車測試再度升級!
- 特斯拉自駕服務將於六月在奧斯汀正式啟動,馬斯克再度引領科技潮流!
- MoviePass 擬轉型加密貨幣,影迷們準備好嗎?
- 美國安全監管機構擴大對福特無手駕駛技術的調查,背後隱藏了什麼風險?
- CES 2025:自駕車無處不在,探祕未來交通科技新趨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