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Bird 在收購 Spin 後裁員以減少冗員
概述
共享微移動公司 Bird 上週在紐約證券交易所下市,根據臨時 CEO Michael Washinushi 傳送給公司的一封郵件, Bird 將進行另一輪裁員。拜訪 TechCrunch 的人已經看過這封郵件。迄今為止,TechCrunch 尚無法確認受裁員影響的人數。Bird 尚未回應我們的澄清問題,但我們將在他們回應後更新這個故事。這次裁員來自 Bird 收購另一家美國的共享電動滑板車運營商 Spin 兩週之後。當時,Bird 表示兩家公司之間的地理重疊範圍「極小」。Spin 在全美 50 多個城市和大學校園運營。Washinushi 在郵件中寫道:“與任何併購和整合過程一樣,公司在實現目標的同時無法維持相同職能和範圍存在冗餘,對此感到遺憾,今天我們需要減少員工以實現更廣泛的目標,確保整個組織的可持續發展和持續達成其使命。” Washinushi 繼續說,Bird 需要“建立最高效的整合團隊”,這意味著必須裁掉某些員工。受到影響的員工收到了一封日曆邀請,通知他們在 Washinushi 傳送郵件那天與其部門的一位高級主管開會。郵件詳細說明了下一步的行動,包括團隊討論活動的機會以及一次全體員工大會會議,討論裁員情況並更加理解 Spin 整合的進展。
Bird 的困境
Bird 自從 2021 年 11 月透過特殊目的收購合併(SPAC)方式上市以來,一直在努力實現盈利。當時,Bird 的隱含估值為 23 億美元,但公司股價在上市後不久開始暴跌。隨著 Bird 的資產負債表成為公眾範圍的一部分 - 揭示出大量現金燃燒並無法支援其收入 - 投資者持續失去信心。Bird 在電動滑板車業務上並不特別差。儘管公司的估值膨脹了,但由於這個行業的高成本、低回報性質,部署共享車輛實際上很難做到正確。然而 Bird 並未透過無論如何增長的花錢模式給自己帶來任何好處。該公司還轉向了一種資產輕型商業模式,依靠獨立承包商經營的車隊管理計劃來部署滑板車。這導致對車輛放置的控制減少,可能影響收入。Bird 還延遲推出可更換電池的滑板車,這可能增加了其運營成本並降低了資產利用率。公司在 2022 年夏季遇到困境,必須裁員 23%並關閉其零售滑板產品,以控制成本並追求盈利。同年 9 月,Shane Torchiana 接任 CEO,接替 Bird 的創始人 Travis VanderZanden。 Torchiana 在公司離職後幾個月的 2023 年 8 月,實施了嚴格的成本削減策略,包括離開美國和瑞典、挪威和德國的數十個無利潤市場。他的策略還包括透過激勵車隊管理者更高效地重新平衡車輛,而不僅僅將滑板車放在管理者認為會帶來更多乘車的地方,來增加車隊利用率。不過 Bird 的 2023 年第二季度收益顯示,該策略並未真正取得成果。每天每輛車的平均乘車次數同比下降 19%。 2022 年 11 月,Bird 發出了可能無法繼續運營的應繳資金警告。直到現在這個警告仍然有效。 Bird 最終由於連續 30 天市值低於 1500 萬美元而被摘牌。
Bird 的 Spin 收購是否能給他帶來提振?
Bird 的 Spin 收購是否能給公司帶來所需的提振?這是許多人關心的問題。根據 Bird 此前的宣告,兩家公司的地理重疊範圍“極小”,這意味著他們相互補充。然而此次收購被認為導致了重疊的崗位和冗員,這導致了 Bird 的裁員行動。Bird 表示這一舉措是為了實現更廣泛的目標並確保企業的可持續發展和使命的延續。Bird 希望透過建立一個最高效的整合團隊來實現這一目標。這表明 Bird 意識到將不必要的工作和職位從組織中消除,以確保更高效的執行是至關重要的。然而 Bird 是否能夠在 Spin 的收購中找到答案,仍然是個未知數。
我的看法
這次 Bird 的裁員行動再次突顯了該公司面臨的困境。作為一家共享微移動公司,Bird 在盈利上一直面臨著挑戰,並一直在努力尋找可行的商業模式。其收購 Spin 的決策被認為是一個有挑戰性的舉動,因為兩家公司的地理重疊範圍帶來了重疊的崗位和冗員。然而 Bird 採取此舉的目的是為了實現更廣泛的目標並確保企業的可持續發展。這表明 Bird 正在努力解決其經營模式中的問題,並尋找可行的解決方案。
然而 Bird 的困境也提醒我們,在快速發展的新興行業中,選擇正確的商業模式和可持續發展策略是至關重要的。在 Bird 的案例中,公司的高成本、低回報的商業模式以及運營上的一系列策略失誤導致了困境。Bird 延遲推出滑板車的可更換電池、轉向由獨立承包商管理的資產輕型模式,都對公司的運營效率產生了負面影響。這是我們可以從 Bird 的案例中得到的教訓之一。
建議
對於 Bird,我建議他們需要重新審視自己的商業模式和運營策略。他們應該更加注重成本效益,在部署車輛時更加謹慎,並透過建立一個高效的整合團隊來實現可持續發展目標。此外 Bird 也應該考慮加固與市場的合作,尋找更多的合作機會,以增加收入和擴大市場份額。
同時我們也應該對 Bird 的困境有一定的理解和同情。作為一家新興的共享微移動公司,Bird 面臨著巨大的挑戰,包括高成本、低回報的商業模式以及市場的競爭壓力。我們應該給予 Bird 一些時間和空間,以實現他們的商業目標,並找到一個可持續發展的模式。
延伸閱讀
- 震撼收購:Google 豪擲重金併購 Wiz,一週回顧
- IBM 以 64 億美元收購 HashiCorp 成功獲英國批準!
- 2024 與 2025 科技業裁員大盤點:不容錯過的全面清單!
- Meta 在印度擴張:即便裁員潮來襲,科技巨頭仍然看好市場潛力!
- Seagate 以 1.19 億美元收購硬碟驅動裝置製造商 Intevac!這意味着什麼?
- 「馬斯克 97 億美元收購 OpenAI 之路:這些投資者助力成敗!」
- 「Plaid 攜手高盛,計劃籌集 3 億至 4 億美元的收購資金!」
- 鳥類科技公司進行「戰略調整」,裁員 120 人引發關注!
- 馬斯克領軍團隊以 974 億美元收購 OpenAI,科技界震撼!
- 馬斯克直言不欲收購 TikTok,背後原因揭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