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Stratasys 拒絕 Nano Dimension 的收購要約,同意與 3D Systems 進行對話
3D 列印的頂級巨頭即將合併,只是我們並不確保是與誰合併。可以確保的是 Stratasys,長期以來一直是 3D 列印領域的領導者。至於最終與誰合併,有三家頂級候選企業:Desktop Metal、3D Systems 和 Nano Dimension。Stratasys 一直偏愛領先的金屬 3D 列印公司 Desktop Metal,因此迄今為止對參與競爭收購的興趣不大。不過在這方面已經有所動作。今天Stratasys 宣布董事會一致拒絕了 Nano Dimension 的要約。該公司稱這個要約是“誤導性的、強迫性的,且嚴重低估了公司整體價值,且並不符合所有 Stratasys 股東的最佳利益。”關於交易的宣告沒有掩飾任何事實。“Nano 已經破壞了巨大的價值,而且交易價值為負值,”該公司寫道。“Nano 的 CEO Yoav Stern 是不可信任的,對 Stratasys 做出了不實陳述,並且不具備管理 Stratasys 的資格。自從 Yoav Stern 上任以來,Nano 已經花了超過 5 億美元的現金,但其收入只增加了 4400 萬美元。”與此同時 Nano Dimension 建議 Stratasys 繼續更換上述股東。它寫道:“當前的 Stratasys 董事會的行為引起了對其作法以及對股東利益的不濟的重大關注。八名董事中有六名曾在董事會上呆了令人驚訝的長時間,這意味著缺乏新的觀點和新的想法,更不用說明顯多年的“相互照應”的問題。他們對股東利益不僅表現出了明顯的無視,還抵制改變。在兩到三年前的時候,增加一名新的獨立董事的嘗試遭到了抵制。雖然在 2020 年有一名新董事加入了董事會,但他在 2021 年僅僅一年後即被擠出,原因是他在維護表現疲軟現狀和僵化董事會對權力的掌握方面進行了一些自私的企業管理操作。”Stratasys 還宣布,將考慮接受 3D Systems 的對價要約。該公司指出:“Stratasys 打算與 3D Systems 就 3D Systems 於 2023 年 7 月 13 日提出的修訂建議進行討論,前提是需滿足 Desktop Metal 合併協議的要求。”3D Systems 執行長 Jeffrey Graves 表示:“我們對 Stratasys 董事會的決定感到滿意。我們預計 Desktop Metal 的合併協議將很快終止,並簽署結合 3D Systems 和 Stratasys 的協議,以便我們可以為我們的合併公司的利益相關者提供無與倫比的好處。”,“3D Systems 與 Stratasys 攜手合作,定位優越,在增材製造行業中引領機會,提供長期可持續的利潤增長。我們重申對 3D Systems 和 Stratasys 的結合後的財務狀況的信心,包括在 2022 年 9 月的盡職審查過程中,兩家管理團隊共同確保的超過 1 億美元的協同效益實現能力。”Nano Dimension 在 3 月初已經擁有 Stratasys 14.5%的股權,宣布了收購 Stratasys 約 11 億美元的要約。5 月,Stratasys 宣布了一項合併計劃,其中將由其擁有合併公司的 59%,而 Desktop Metal 擁有 41%。“今天是 Stratasys 發展的重要一天,” Stratasys 執行長 Yoav Zeif 當時表示。“與 Desktop Metal 的合併將透過結合兩家領先公司來加速我們的增長軌道,從而創造業界領先的工業增材製造解決方案供應商。由於在相互補充的產品提供方面具有有吸引力的地位,包括航空航天、汽車、消費品、醫療保健和牙科以及擁有最大且最有經驗的研發團隊之一, 還有業界領先的市場銷售基礎設施和穩健的資本結構,合併公司將致力於提供持續創新,同時為客戶提供優質服務。”3D Systems 於六月份加入了競爭。Stratasys 拒絕了這一對價要約。在該月底,Donerail Group 擁有 Stratasys 的 2.3%股權,給董事會寫了一封信,敦促他們認真考慮這些要約。“如該公司在 6 月 20 日的監管檔案中披露的,自 2021 年 1 月以來,Stratasys 已收到至少三家經認可的收購方的至少 12 份來自三家不同收購方的未經邀請的收購要約,”該投資公司寫道。“我們也相信,如果董事會願意真誠地考慮,它將會收到更多的收購意向。在這些 12 份曝光的未經邀請的收購要約中,暗示的收購溢價非常吸引人,其中一份收購要約的價格超過了當時的交易價格 60%。在這 12 份未經邀請的收購要約中,有 11 份被 Stratasys 拒絕並拒絕進行溝通。這種盲目且無法理解的拒絕對 Stratasys 股東造成了巨大的損失。”Stratasys 自身的增長部分歸功於多年來的一些戰略性併購。該公司於 2012 年與競爭對手 Objet 合併,並在次年收購了知名的桌面 3D 列印公司 MakerBot。
延伸閱讀
- 震撼收購:Google 豪擲重金併購 Wiz,一週回顧
- IBM 以 64 億美元收購 HashiCorp 成功獲英國批準!
- OpenAI 努力破解 ChatGPT 的約束,帶你進入無阻礙的對話世界!
- Seagate 以 1.19 億美元收購硬碟驅動裝置製造商 Intevac!這意味着什麼?
- 「馬斯克 97 億美元收購 OpenAI 之路:這些投資者助力成敗!」
- 「Plaid 攜手高盛,計劃籌集 3 億至 4 億美元的收購資金!」
- 馬斯克領軍團隊以 974 億美元收購 OpenAI,科技界震撼!
- OpenAI 與政府官員對話,深入探討 DeepSeek 技術的未來潛力!
- 馬斯克直言不欲收購 TikTok,背後原因揭露!
- Stripe 投下 11 億美元大手筆,收購 Bridge 加速進軍加密貨幣市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