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瑞典金融科技公司 Klarna 擴大市場佔有率的策略
瑞典金融科技巨頭 Klarna 近期在專訪中向 TechCrunch 透露,將在美國推出其信用卡產品。公司首席產品官大衛·福克(David Fock)表示:“這是我們最受歡迎的產品之一,將使人們能夠以 Klarna 的方式使用信用卡支付。” 而所謂的“Klarna 方式”指的是分期付款。雖然多年來,Klarna 的產品已經不斷演變,但它最初是一家“先買後付”的公司,為消費者提供了分期付款的方式。Klarna 幾年前在歐盟推出了信用卡,但這將是美國消費者首次能夠申請該信用卡。
美國市場的競爭情況
隨著 Klarna 信用卡的推出,該公司現在將與蘋果公司以及最近的 Robinhood 以及競爭對手 Affirm 等在美國提供信用卡的公司競爭。Klarna 在這方面正在與位於鹽湖城的 WebBank 合作。此信用卡無年費,也不收取外幣交易費用。使用該公司的應用程式刷卡時,使用者可以在選定的商家賺取高達 10%的現金回饋,該卡還與該公司的 AI 助手整合,以尋找計劃中購買的優惠。Klarna 的虛擬 Visa 卡與 Google Pay 和 Apple Pay 相容。當前人們可以申請加入該卡的等待名單,該卡將在未來幾個月內推出。顧客可以在商店內或網上支付購物款項。他們可以選擇在購物後將分期付款分散到 3 至 6 個月中,利率為 33.9%。或者,他們也可以在支付期限之後延長一個月,同樣需支付 33.9%的利息。
高利率的爭議
儘管這個利率對於 BNPL 產品來說並不罕見(盡管有時它可能會低得多),但與典型的信用卡相比,這是相對較高的,後者的利率通常更接近 30%。福克對 TechCrunch 表示:“我們希望提供付款選項的靈活性,但我們不希望它像一張為消費者累積迴圈信用的信用卡一樣。”他說:“我們認為美國的信用卡債務正在創紀錄地增加,我們相信我們的選項更加健康和可持續。”
建議與未來展望
Klarna 的這一航動被認為是美國市場的重大策略舉措,然而對於其高利率的 BNPL 模式,需要對消費者進行更深入的風險教育。雖然提供了不收取利息的選項,但許多消費者仍然可能陷入購物欲望的誘惑中,忽視可能產生的高昂利費。政府和監管部門也應該密切關注這樣的金融服務,以確保消費者的權益和金融穩定。
此舉也顯示了 Klarna 對美國市場的重視,並表明了其在金融科技領域的積極擴張。未來,我們可以預見 Klarna 將進一步加固其在美國市場的競爭優勢,並在全球金融科技領域發揮更大的影響力。
延伸閱讀
- 金融科技新星 Ramp 近期二次股權交易估值近翻倍,達 130 億美元!
- Brex 目標斬獲 5 億美元營收,獲得 Anthropic 與 Robinhood 等大客戶青睞!
- 金融科技創始人 Charlie Javice 陷入罪惡泥潭,刑事審判正式啟動!
- 「Klarna 與 Deel 計畫 IPO,Stripe 則擁抱加密貨幣!」
- 迦納金融科技公司 Affinity 獲得 800 萬美元融資,瞄準手機支付市場擴大數位銀行業務
- 「Plaid 攜手高盛,計劃籌集 3 億至 4 億美元的收購資金!」
- 「Fintech 巨頭 Rapyd 估值從 90 億跌至 35 億,尋求新一輪資金支援!」
- Stripe 投下 11 億美元大手筆,收購 Bridge 加速進軍加密貨幣市場!
- 「金融科技巨頭 Wise 被 CFPB 罰款:收取誤導性手續費的醜聞浮出水面!」
- 「穩定幣在新興市場的崛起:揭示其產品市場契合的祕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