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特斯拉消除中國使用者對資料安全的憂慮
背景
美國科技巨頭與中國政府之間的關係一直都很複雜。我們之前報導過蘋果在努力徵服中國這個全球最大的智慧手機市場時所面臨的困境。這家科技巨頭必須在滿足北京和西方政界之間的要求時取得平衡,而這兩方對於資料監管和審查政策往往存在分歧。如今特斯拉在成為中國主要電動車製造商的同時也陷入了類似的困境。北京最近對間諜活動進行了一系列廣泛的更新,迫使外國企業更加關注在中國境內經營的風險,特別是中國將國家安全列為首要事務之後。外國汽車製造商在中國已經有幾十年的歷史,但是網際網路存取的車輛產生了一系列新的資料合規要求,這些要求對傳統的汽車製造商來說並不適用。特斯拉在中國已經遇到了資料安全方面的問題。
資料安全爭議
在過去的週末,當地媒體報導稱,一個人口有 100 萬的南方城市的一個機場因為“機密問題”而禁止特斯拉車輛停泊,但是仍然允許上下車。一位機場工作人員告訴媒體說,“許多地方都有類似的規定”。這一政策據稱是對特斯拉的“監控模式”作為回應。這一功能利用車輛的外部攝像頭在無人值守時檢測可疑活動,旨在防止闖入和盜竊。儘管當地其他電動車製造商也有類似的功能,但是特斯拉的外國身份顯然引起了更多的信任問題。為了回應媒體的關注,特斯拉在微博上表示由“監控模式”生成的資料僅儲存在車內的 USB 裝置上,且“車主和特斯拉”都無法透過網路遠端檢視車輛的周圍環境,這與一些其他品牌不同。根據特斯拉中國的官方網站,啟用“監控模式”需要在車輛系統設定中手動操作,並且只有在檢測到威脅時,並且插入了 USB 快閃記憶體驅動器的情況下攝像頭才會開始錄制。網站指出,使用者“必須遵守當地法律、法規和相應的規則,並承擔全部責任。”這不是特斯拉汽車首次被排除在公共場所之外。根據路透社在 2021 年 5 月的報導,一些中國政府機關禁止特斯拉汽車進入。特斯拉在其微博帖子中還提醒公眾,根據中國 2021 年出臺的汽車資料保護措施,該公司早就建立了資料本地化中心。這份指南旨在“保護駕駛員的隱私和維護國家安全”,如果“關係到中國軍事、政府、交通、物流訊息以及電動車充電網路”等內容,則“重要資料”必須在中國境記憶體儲。機場周圍的視覺訊息似乎很容易屬於這些領域之一。蘋果是在中國維持重要存在的幾家美國科技巨頭之一。與特斯拉一樣,該公司在中國也面臨著資料隱私問題,但由於其龐大的應用程式商店需要緊密而及時的監管,以確保應用程式開發人員遵守中國微妙的網際網路法規。
資料隔離問題
特斯拉將在不久的將來為中國使用者啟用完全自動駕駛,這也將帶來一個新的資料隔離問題。有傳言稱,這一先進的駕駛功能將在 2023 年在中國上市。這種情況與 TikTok 在美國所面臨的困境相似:如果一家公司一方面被禁止將海外使用者資料輸出到本國,另一方面又可能不願將其專有算法交給國外員工進行實地訓練,那該如何有效地使用海外使用者資料進行 AI 訓練呢?有一個推特使用者給出了一種解決方案:一種方法是,最終的訓練時間不會像開發訓練那樣長(不到 1%)。一旦他們在美國開發了架構和方法,他們可以在中國使用中國的資料進行該產品的最終訓練。當然還有其他方法。我們將在完全自動駕駛在中國上市時看到這種解決方案或其他方法的技術可行性。除了隱私挑戰之外,根據特斯拉中國競爭對手 XPeng 的前 AI 負責人稱,將需要至少 12 個月時間才能將完全自動駕駛功能適應中國複雜的道路條件。在全球最大的電動車市場中,完全自動駕駛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結論與建議
特斯拉面臨的資料安全問題在中國並非孤例,像蘋果這樣的美國科技巨頭也在努力應對這些挑戰。然而為了在中國市場上取得成功,這些公司需要更加重視資料隱私和安全,遵守當地的監管法規,並與當地政府進行密切合作。同時它們也需要與使用者進行開放而透明的溝通,解釋其資料保護措施,讓使用者放心使用產品。
對於特斯拉來說在中國市場上成功的關鍵在於建立信任,特別是在資料安全方面。該公司已經採取了一些措施,如在中國建立資料本地化中心,以符合中國的資料保護規定。然而特斯拉還需要更加積極主動地與當地政府和使用者溝通,詳細解釋其資料收集和使用方式以及安全防範措施。同時該公司也應該持續改進其產品和系統,確保資料的安全性,並遵守當地的法律法規。
隨著中國對於資料安全和隱私保護的要求越來越高,外國企業在中國的運營環境將變得更加複雜。它們需要與中國政府保持緊密合作,遵守當地法規,同時也需要與使用者進行溝通,確保他們的資料得到妥善保護。只有這樣,這些企業才能在中國市場上持續成功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