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獨角獸越來越罕見,也許是時候關注收入而非估值
背景
在過去被評估為 10 億美元估值的新創企業是如此罕見,以至於它們幾乎像傳說中的存在一樣,因此被授予了「獨角獸」的稱號。但隨著 COVID 疫情開始減緩,風險投資家開始釋放所有積蓄的能量和資本,獨角獸就像長出了兩根角一樣普遍,因為它們變得如此普遍,幾乎如牛一般。我們不確保這是否是好訊息,但根據 Crunchbase 的新資料顯示,獨角獸再次變得罕見。
Crunchbase 資料顯示獨角獸再次變得罕見
據 Crunchbase 報導,七月份只有兩家新的獨角獸誕生。這意味著每兩週只有不到一家獨角獸問世,相比於 2021 年的繁榮時期,當時有些月份誕生了超過 60 家獨角獸,平均每天超過兩家。現在這一數位幾乎接近零。CB Insights 的資料也與 Crunchbase 的報告一致。儘管如此這個趨勢並不新鮮。在今年第二季度,我們就曾探討過這個問題,指出考慮到近年來軟體收入的貶值情況,對新創企業而言,十億美元估值經常變得不切實際。但是獨角獸的生產速度減慢與每個月只有兩家新獨角獸的情況有很大的區別。更糟糕的是,有理由預計這一數位將進一步減少。當 Aileen Lee 在 2013 年在 TechCrunch 上創造了「獨角獸」這一詞彙時,投資者寫道,她的團隊發現了 39 家總部位於美國的獨角獸。以當時她的資料集(2003 年至 2013 年)為基礎,這意味著每年有四家新的獨角獸和每十年多達三家「超級獨角獸」。這數量並不多。事實上這使得七月份每月兩家新獨角獸的速度顯得相當高。
「獨角獸」創造的自然步伐自 2013 年以來有多大變化?
讓我們來看看自從 Lee 在 2013 年發表文章以來,創造「獨角獸」的自然步伐有多大變化。...
對於獨角獸的思考
獨角獸在科技行業已經成為一個龐大的現象,更多地令人關注的是它的哲學意義。...
總結和建議
總體而言,隨著獨角獸的出現越來越罕見,創業家和投資者應該更加關注企業的收入而非單純的估值。...
延伸閱讀
- 金融科技新星 Ramp 近期二次股權交易估值近翻倍,達 130 億美元!
- 「Augury 與 Hightouch 成功加入獨角獸俱樂部,揭示科技創新新趨勢!」
- 《Figure AI 計畫融資 15 億美元,估值飆升 15 倍引發關注!》
- Stripe 計畫以超過 850 億美元的估值出售員工股份,未來將如何影響科技界?
- 安德魯技術公司洽談籌集高達 25 億美元資金,估值達 280 億美元!
- 「Fintech 巨頭 Rapyd 估值從 90 億跌至 35 億,尋求新一輪資金支援!」
- Ilya Sutskever 創業公司尋求籌資,估值高達 200 億美元!
- Swiggy 上市首日慘淡收場:2024 年最大科技股跌破 IPO 價格及 2022 年估值!
- 「AI 代理人可能催生首位獨角獸,社會成本將如何影響我們的未來?」
- 「AI 音訊新星 ElevenLabs 獲 1.8 億美元 C 輪融資,估值高達 33 億美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