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div><h2>臉部辨識技術可能即將無所不在——如何使其更安全</h2>
<h3>導言</h3>
最近查爾斯三世的加冕典禮成為臉部辨識技術使用在監控人群上的一個高調案例,但還有許多其他情況。這項技術在英國和其他國家的執法機構中得到使用,美國機場也普遍使用。在烏克蘭,它被用於監控難民並辨識出死者身份。連 Beyoncé的粉絲也被試點使用。據報道,英國政府計劃將臉部辨識技術新增到警察的穿戴式裝置、無人機和車牌攝像頭中。未來,也許很難在沒有面部掃描的情況下離開家。人們對於這項技術的好處是否超過了人們的擔憂提出了嚴肅的問題,但可以採取措施來解決人們所擔心的問題。
<h3>使用和約束</h3>
警察可以利用臉部辨識技術在人群中掃描許多人臉,並將其與已知罪犯的“監視清單”進行比對。這種“即時臉部辨識”旨在減少犯罪。它還可以用於對錄影監控畫面進行事後辨識。在英國,《2012 年自由保護法案》為在公共場所使用監視攝像系統提供了法律依據。根據政府關於監視攝像頭的實踐守則,使用臉部辨識系統在可能對人們產生負面影響的決策中,如是否逮捕他們,是合理的,前提是需要人類監督和做出決策。因此無論是臉部辨識系統還是其他型別的生物特徵訊息系統都不能用於自動決策,比如在多個攝像頭影片中自動跟蹤嫌疑人。
<h3>臉部辨識技術存在的問題</h3>
然而為什麼這對守法公民來說是令人擔憂的呢?民權組織認為,在公共場所使用臉部辨識技術會影響我們的隱私和自由,尤其是在追蹤大型聚會中追蹤個人並可能進行種族歧視。長期以來,安全攝像頭記錄著我們日常生活的軌跡,但很少有人習慣於當局能夠輕易地將臉孔和影片畫面中的人物命名。這項技術創造了一種情況,比以往更多的人可能會落入當局的視線中。一個人的隨意行為或判斷失誤現在可以輕易被追蹤並與姓名和位址聯絡起來。有前科的人可能會基於他們的過去在公眾場所受到盯上,無論他們是否打算從事任何非法活動。這項技術還可能被用來對待沒有犯罪記錄或計劃犯罪的人,只是因為警察想要阻止他們,比如抗議者。倫敦警察廳可能已公布不會使用臉部辨識技術針對加冕禮上的抗議者,但他們還因為逮捕後又將反君主抗議者無罪釋放而引起了公憤。另外需要重視的是,臉部辨識技術當前還存在準確性問題,可能會導致誤將無辜人士誤認為已知罪犯。因此由於臉部辨識技術帶來的潛在威脅,可能對言論自由和示威活動產生嚴重影響。
<h3>如何解決問題</h3>
然而有一些方法可以使這項技術更安全。執法團隊可以在使用臉部辨識之前進行兩個預備步驟——活動識別或事件檢測。這樣的方法可以幫助減少潛在的隱私侵犯和誤報匹配。活動識別是指根據閉路電視或其他感應器,識別和分類人類活動或行為的過程。它旨在理解和識別個人或群體的活動,可能包括奔跑、坐著或進食等標準活動。而事件檢測則是專注於識別特定事件或在特定情境下發生的事件。事件可以是簡單的,如一輛汽車經過或一個人進入一個房間,也可以是更複雜的,如事故、爭吵或更不尋常的行為。事件檢測算法通常分析閉路電視和其他感應器來檢測和定位事件。因此在將臉部辨識應用於監視攝像頭影片之前,應先進行活動識別或事件檢測。確保攝像頭的資料匿名化可以讓警方在保護個人隱私的同時研究人群的活動。定期進行審計和檢查可以確保收集到的資料得到負責任地處理,並符合英國的資料隱私法規。這也可以幫助解決與透明度和準確性有關的一些擔憂。透過在首先進行活動識別或事件檢測的基礎上,例如透過標誌牌或其他方式,可以為人們提供更多關於警察在公共場所監視中正在發生的情況的清晰度。保護公民的隱私和安全以建立一個健康的社會是國家的責任。但是如果臉部辨識技術實施方式讓大部分公民覺得侵犯了他們的權利,可能會造成猜疑文化和一個很少有人感到安全地公開表達自己的社會。
提供:The Conversation
<h4>參考文獻:</h4>
- Kanwal, N. (2023, July 5). Facial recognition technology could soon be everywhere—here's how to make it safer. TechXplore. https://techxplore.com/news/2023-07-facial-recognition-technology-everywherehere-safer.html</div><div>Security-臉部辨識技術,安全性,身份認證,生物特徵識別,監控系統,防止偽造,</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