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科技亂流中尋求韌性的新星
在科技領域,AI(人工智慧)可能是近年來最熱門的詞彙,但若放眼更廣闊的視野,超越單一產業的範疇,「韌性」或許才是這個時代最重要的關鍵詞。人們、組織和國家對於未預見的經濟、地緣政治、社會和環境發展的準備程度如何?這個問題引發了各界的緊張與尋求解答的行動。這場存在危機也在科技世界中上演。我們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依賴服務的執行——換句話說,就是「上線時間」——而「下線時間」可能不僅僅是你的電子郵件傳送失敗,而是更大的危機。Incident.io,這家以其名字命名的新創公司,抓住了市場的這一需求,於週四宣布獲得 6200 萬美元的融資。這家公司總部位於倫敦,並在舊金山設有辦事處,計劃利用這筆新資金在兩地進行招聘、銷售和市場推廣。Insight Partners 領投了這輪 B 輪融資,之前的投資者 Index 和 Point Nine 也參與其中。(Index 在 2022 年 7 月領投了該公司的 2870 萬美元 A 輪融資)。隨著這最新一輪的融資,Incident.io 的總融資額已超過 9600 萬美元。該公司未公開估值,但接近交易的訊息來源告訴我,估值約為 4 億美元。據訊息來源透露,Incident.io 大約三年前的估值約為 3 億美元。Stephen Whitworth(CEO)、Pete Hamilton(CTO)和 Chris Evans(CPO)在金融科技公司 Monzo 共事後共同創立了 Incident.io。在那裡,三人從零開始建立了基於開源工具的管道,以追蹤公司內部和面向客戶的服務表現,並幫助 Monzo 在出現問題時更好地應對。他們發現自己在識別和追蹤不同事件時遇到的痛點與其他數位組織面臨的問題相似,因此決定自立門戶,為更廣泛的行業建立一個平臺來解決這些問題。「當你打破東西時要快速行動」是公司的幽默口號,這對任何組織來說都是恰當的。如今即使是最小的企業也使用各種數位工具跨越各種架構,即使是其中一個工具的增量更新也可能觸發故障,導致整個系統癱瘓。Incident.io 的甜蜜點是使用者數超過 200 人的組織,這通常意味著整體員工數量達到數千人——當然還可能有數十或數百個不同的應用程式、微服務和其他功能將這些員工及其工作聯絡在一起。「組織越大,事情出錯的機會就越多,無論是技術系統、人員還是流程,」Whitworth 在 2022 年接受 TechCrunch 採訪時說。Incident.io 多年來有了顯著的增長。Netflix、Linear、Ramp 和 Etsy 都是其現有客戶。Whitworth 告訴 TechCrunch,大約四分之三的新增客戶來自美國,並且在過去 12 個月內其客戶基礎增長了三倍。他還說,自 2021 年成立以來,Incident.io 已經為大約 25 萬起事件提供了響應和警報。該公司還擴大了其產品供應。Incident.io 最初透過在 Slack 上建立其主要使用者介面而聲名鵲起。Whitworth 說:「這是一個很好的起點,但 Slack 主要針對科技公司,」因此隨著公司的成長和目標轉向其他行業,該公司還增加了對微軟 Teams 的支援以及自己的定制儀表板——Whitworth 說:「聊天的同伴」。這個儀表板將具有最多的功能和追蹤解決方案等,但 Incident.io 將始終在第三方聊天應用程式中保持存在,Whitworth 說:「當事情出錯時,人們會跳進聊天中,現在越來越多。」該公司還在功能方面進行了產品演進。「可靠性和韌性」仍然是 Incident.io 的主要用例,通常基礎設施團隊會引入該產品,由工程師或資料專家使用。最近,Incident.io 還看到安全團隊的湧入也開始採用它。(Incident.io 當前沒有任何修復或其他安全產品,也沒有與之特別整合:Whitworth 說,未來有這兩方面的計劃)。該公司還在三月推出了一款名為 On Call 的產品,用於管理在處理事件過程中如何提醒團隊成員。它直接與 PagerDuty 競爭。Whitworth 說,現在 70%的 Incident.io 客戶正在使用它。每一層級的 IT 都需要更少的碎片化,Incident.io 正爭取成為事件響應領域的公司。最近,Incident.io 還開始在整個平臺中織入更多 AI。它在幾個領域這樣做。通常,當事件開始展開時,許多人會「跳上 Zoom 通話討論它」,Whitworth 說,留下「一個可憐的人」來轉錄並提出行動專案。該公司現在提供了一個 AI「副駕駛」來處理這項工作,並向 Datadog 等服務傳送請求,以更好地理解程式碼可能發生了什麼。隨著時間的推移,將會增強這項工作,擴充套件到修復的程度。現有的業務,加上未來的路線圖,是這次對 Incident.io 的最新投資的原因。「Incident.io 正在打造一個工程師喜愛且組織依賴的產品,以最小化停機時間並最大化生產力,」Insight Partners 的管理董事 Thomas Krane 在宣告中說。「透過開創與工程師合作解決事件的 AI 代理,他們不僅是在現代化事件響應,而是為一個 AI 不僅僅是編寫程式碼,還是保持其執行的世界重新發明它。」Incident.io 的其他高知名度投資者包括 Instagram 的共同創始人兼 Anthropic 的 CPO Mike Krieger 以及 The Chainsmokers 的 Mantis VC。
韌性與科技的交匯
在當今的數位時代,科技的發展速度令人驚嘆,但隨之而來的挑戰也不容小覷。Incident.io 的成功不僅僅是技術上的突破,更是對於企業韌性的深刻理解和應對。隨著企業對於數位工具的依賴性增加,任何一個環節的故障都可能導致整個系統的癱瘓。Incident.io 透過其 AI 驅動的平臺,為企業提供了快速識別和解決問題的工具,這不僅提高了企業的運營效率,更重要的是增強了企業在面對突發事件時的應變能力。這種能力在當今不確保的經濟和地緣政治環境中尤為重要,企業需要具備足夠的韌性來應對各種挑戰。
未來的展望
Incident.io 的未來發展令人期待。隨著 AI 技術的進一步整合,該公司不僅能夠自動化事件響應過程,還能夠提供更深入的資料分析和預測,幫助企業在問題發生前就進行預防性維護。此外 Incident.io 計劃進一步擴充套件其產品線,進入安全領域,為企業提供更全面的解決方案。這些舉措不僅能夠鞏固其在事件管理市場的領先地位,還能夠開拓新的市場機會,為企業提供更全面的數位化轉型支援。
結論
Incident.io 的崛起不僅是科技創新的象徵,更是企業韌性的體現。在這個充滿不確保性的時代,企業需要像 Incident.io 這樣的工具來增強其應對能力。隨著該公司繼續發展和創新,我們有理由相信,Incident.io 將在未來的科技領域中扮演越來越重要的角色,為企業帶來更多的價值和安全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