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自動送貨機器人公司Nuro為了延長現有資本,將裁員30%
近日Nuro這家自動送貨機器人新創公司宣布將裁員30%,大約 340 名員工會受到影響,此舉是為了進行公司內部重組,以便更好地延長現有資本。公司的創始人 Dave Ferguson 和 Jiajun Zhu 在一篇部落格文章中解釋說,公司將減少人員,並將資源從商業運營轉移到研發方面。Nuro將暫停計劃在今年推進商業運營,並延遲生產其Nuro機器人的量產,該機器人是旗艦商品,是公司商業策略的第三代(R3)送貨機器人。據 Ferguson 和 Zhu 表示透過這些變化,Nuro可以運營兩倍長的時間,這足以讓公司在未來三年內執行而不需籌集更多資金。
這是Nuro在不到一年的時間內第二次進行裁員,以降低成本並延長資本運營時間。去年 11 月,Nuro裁減了約 300 人,佔其員工人數的 20%。被解僱的員工將獲得 12 周資遣費,而在職滿兩年以上的員工還可以再獲得兩週工資。對於符合條件的員工,公司還將支付他們 62.5%的目標獎金(對於新員工按比例計算),或是對於重獲半年績效獎金的員工支付獎金金額。此外該公司還將提供醫療保險,支援持有簽證的員工至 2021 年 9 月 30 日。
自動駕駛技術新創公司陷入裁員潮
Nuro此次宣布進行大規模裁員的事件並不是在自動駕駛汽車領域裡的孤例,許多類似的新創公司都陷入了裁員困境。
以無人駕駛貨運新創公司Starsky Robotics 為例,該公司在去年 2 月宣布退出自動駕駛貨物運輸業務,將自己變成一家軟體平臺公司,從而導致裁員。而 Zoox 等自動駕駛汽車新創公司也在去年進行了大規模裁員之後,最終被收購。
然而儘管新創公司在發展初期面臨重重困難,但它們所開發出來的技術仍然對未來的發展有著極大的影響。隨著科技的進步和商業化執行的推進,未來幾年智慧配送裝置和自動駕駛技術將有更廣泛的應用場景。
裁員是否能為公司帶來更好的結果?
直接對外界的反響來看,這次裁員對於Nuro公司看起來是成功的。因為Nuro的這次重組和裁員能讓公司在短期間內節省大量的成本,加上進一步的資本執行可以讓公司執行更長的時間,因而業界看好它的發展。
但是是否裁員能夠提升公司的業績呢?這種方法能夠減少成本,但也可能導致員工計程車氣降低。留下的員工們可能感知容易被解僱,從而影響到公司的生產力、產品或服務質量和創新水平等。裁員會對公司和員工的關係產生負面的影響,可能需要很長時間才能夠彌補這種損失。
結論:新創公司應該努力尋找新的發展方向
許多新創公司最初的發展方向就是以商業化為目標,追求利益最大化和市場佔有率增加。但對於新興行業來說技術研發才是最重要的。新創公司應該從技術研發入手,在累積足夠的技術優勢之後,再着手進行商業化應用。
此外新創公司邁向商業化應用的同時也應該考慮裁員的負面影響。一家公司的成立並不是為了賺取利潤,而是為理解決問題,為人們提供價值。如果公司從一開始就能夠尋找到更加多元的發展方向,會有助於解決裁員問題和資本運營時間約束等問題,使公司真正成為行業的佼佼者。
延伸閱讀
- 2024 與 2025 科技業裁員大盤點:不容錯過的全面清單!
- Meta 在印度擴張:即便裁員潮來襲,科技巨頭仍然看好市場潛力!
- 鳥類科技公司進行「戰略調整」,裁員 120 人引發關注!
- 「Lyft 宣布將於 2026 年在達拉斯推出 Mobileye 驅動的自駕計程車!」
- Sprinklr 裁員 500 人,因業績不佳遭遇重大挑戰!
- 自動駕駛車測試裏程驟減 50%,Cruise 背影何在?
- Workday 大裁員:近 2000 名員工面臨失業危機!
- 2024 與 2025 年科技業裁員名單大揭密!你不可不知的行業震盪!
- 自動駕駛車測試在加州驟減 50%:背後原因揭曉!
- 亞馬遜縮編:永續發展部門裁員引發熱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