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Omegle 的結束:匿名網路存取時代的終結
亞曼達·希爾伯林報導, 8 小時前
網路歷史上已經有 14 年的時間,Omegle 因涉及一宗價值 2200 萬美元的性交易訴訟而被裁定關閉。如果說有什麼是出乎意料的,那就是這個匿名的隨機聊天網站竟然仍在執行。在一個時代,數十億美元的公司對於“女性乳頭”和“非性別圖形舞蹈”的規則予以苛刻的檢查,這樣一個以流浪陰莖聞名的網站怎麼可能存在?
失落與可能閃耀的回憶
青少年時期,我的朋友和我總是圍著笨重的桌上型電腦,在 Omegle 上匿名聊天。這個平臺的匿名性使得最糟糕的行為得以自由體現,然而有時它也促成積極的存取。創始人 Leif K-Brooks 在關於網站終止的宣言中提到:「多年來,人們利用 Omegle 探索外國文化,從客觀第三方獲取生活建議,幫助減輕孤獨和隔離的感知。我甚至聽說過一些靈魂伴侶是在 Omegle 上相遇並結婚的故事。這些只是一些亮點。」
匿名性的雙面利劍
然而 Omegle 這樣的平臺如今已經絕跡,而在像 Meta、Google 和 Amazon 這樣的科技巨頭主導的社交平臺上,我們的幾乎所有線上互動都在受到過濾。支援匿名性的團體已經開始逐步變得罕見。電子前沿基金會表示網路匿名性對於吹哨者、人權工作者以及家暴受害者重建生活等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
匿名性的平衡點
如今隨著立法推動年齡門檻的網際網路法律開始在國會傳播,像 Omegle 這樣的網站將變得越來越罕見。或許,Omegle 本就不應該存在,但 K-Brooks 在告別信中提出了一些合理的擔憂。
現實中,我們無法控制網站內容,但我們可以為自己的網際網路行為負責。即使匿名性具有不容妥協的風險,但我們仍需為營造安全的網路環境負起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