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議題

Sony WF-1000XM5 主動降噪耳機評測:在各方面更上一層樓 — 當前的最佳選擇

Sony Sony WF-1000XM5 主動降噪耳機評測:各方面都更出色,但生態系統的缺失會妨礙未來的發展撰文:Chris Welch,專注於個人音訊和家庭劇院的評論專家現在的主動降噪耳機市場已經到達了一個轉折點。索尼、BOSE、蘋果、三星等知名品牌推出的旗艦耳機,都能夠完美地消除干擾和背景噪音, .... (往下繼續閱讀)

分享到 Facebook 分享到 Line 分享到 Twitter

文章目錄

Sony WF-1000XM5 主動降噪耳機評測:在各方面更上一層樓 — 當前的最佳選擇

Sony Sony WF-1000XM5 主動降噪耳機評測:各方面都更出色,但生態系統的缺失會妨礙未來的發展

撰文:Chris Welch,專注於個人音訊和家庭劇院的評論專家

現在的主動降噪耳機市場已經到達了一個轉折點。索尼、BOSE、蘋果、三星等知名品牌推出的旗艦耳機,都能夠完美地消除干擾和背景噪音,且表現都非常出色。因此科技公司正試圖透過融合人工智慧和機器學習等技術,使耳機的體驗更智慧、更適應性,以區分自己。在這其中索尼推出了最新的旗艦主動降噪耳機 Sony WF-1000XM5。這款耳機售價為 299.99 美元,相比較較便宜的前任機型,1000XM5 在外觀設計更小巧、更舒適,音質也經過了最佳化,遮音效果更佳。這款耳機並沒有一個重大突破性的功能,但索尼選擇針對先前機型的主要缺點進行了策略性的改進,希望能夠取得額外的成功。這款耳機配置索尼公司更高保真的 LDAC 藍芽編碼器,更靈活的本機控制和比索尼過去旗艦耳機更清晰的語音通話。但同時購買前應該要仔細考慮一下是否有更好的選擇。

索尼 WF-1000XM5 的設計和舒適度

首先需要提到的是,耳機外表的光澤塗層導致了一個硬要說的細節,這個細節讓從盒子中取出耳機變得比之前的全啞光澤版 1000XM4 更加困難。有多次我試圖用手指從磁吸座中取出 M5,然而手指滑過了光澤兩側,無法提供良好的抓握力。如果你的手指因為某種原因而沾油或出汗,那就更難了。這種光澤/啞光搭配無疑使得新耳機看起來更加高雅時尚。(當 The Verge 的總編 Nilay Patel 拿起 1000XM5 時說:“它們真的很漂亮。”),但是我要告訴你,我從來沒有遇到過從盒子中取出 1000XM4,甚至 M3 都沒有這樣的困難。當手指失誤時,我覺得自己像個傻瓜。我並不是要將其描述成一個危機或主要的致命問題,但是拿出耳機應該是一個輕鬆的步驟。使用這款耳機時,每一次我都要想一想應該怎麼去做。雖然還不到夏天的盛夏時節,但是我已經對這一點感到非常惱火了。到當前為止,我找到的最好的解決辦法是使用拇指將每個耳機從座中壓出,而不是用兩個手指取下它們。

當你在使用時,M5 的設計更加舒適和符合人體工學,相比笨重的 M4,它們是 25%更小和 20%更輕。當你戴上耳機時,你會感受到這一改進。也許這更多是因為 M4 已經有些過大過重,而索尼終於找到了合適的平衡點。耳機充電盒的大小也縮小了 15%。AirPods Pro 的充電盒還是稍微薄一些,但索尼的充電盒完全可以放入口袋,並支援無線充電。索尼還改進了其專有的泡棉耳塞。首先現在包括了第四個特小尺寸(與小號、中號和大號一起)。而且索尼減少了泡棉下方的堅硬塑膠,使新的耳塞更柔軟,更容易壓縮並放入耳朵內。我喜歡 M4 附帶的泡棉耳塞,而這次的改進更上一層樓。索尼表示這種材料有助於“減少高頻噪音”,因此這些耳塞在最佳化降噪方案中也有自己的作用。而這次的降噪效果比以往更強大。M5 耳機搭載了六個麥克風和兩個獨立的處理器,共同工作以監控環境音和減低外界音量。具體而言,索尼表示這款耳機在分析和阻斷低頻噪音(例如飛機座艙、公交車等)以及降低日常街道噪音(例如車輛、建築等)方面表現更優秀。 M5 在降噪人聲方面優於 M4,但差異並不明顯。在佩戴這些耳機時,你會注意到(就像我一樣)風噪聲變少了;索尼將麥克風進氣口重新安置,使其不易受到風吹和其他元素的干擾。如果你覺得 1000XM4 耳機不舒服,那你可能會更喜歡 M5。增加了更多矽膠和升級的麥克風解決了這個問題;在我的主觀測試中,1000XM5 和 BOSE 的 QuietComfort Earbuds II 以及第二代 AirPods Pro 持平。在這三者中選擇一個贏家就像是翻動硬幣。索尼在音質等其他方面超越 BOSE,但在透明模式聽起來自然、逼真方面,索尼仍稍遜於其他兩者。整體而言,這款耳機從 ANC 效果上來看並不具有世代性的突破,所以僅憑這一點就不值得升級。但結合上述改進後的更舒適耐穿,我們也能看到不少進步。

音質和語音通話

聲音質量方面,M5 耳機在音訊單元方面做出了改進,每個耳機都配備了 8.4 毫米的音訊單元,比 M4 耳機的 6 毫米單元更大。我不喜歡過分關注音訊單元的大小,尤其是現在三星等壓軸品牌已經開始在每個耳機上使用兩個音訊單元,但是索尼表示這次更換單元會增加語音準確性,更好地再現低音範圍。根據公司的說法,M5 耳機還配備了優秀的 DAC 和較低的諧波失真。這些都是你可能不會注意到的東西,除非你有敏銳的聽覺,已經啟用了 LDAC 編碼器,並持續收聽 Amazon Music,Apple Music,Tidal,Qobuz 等高位元率音訊流。預設情況下,大多數 Android 手機選擇低位元率和更穩定的藍芽存取,而不是純粹的音質。如果需要,你可以進入開發者設定或使用第三方工具來強制達到最佳效能。總的來說我認為這兩款索尼耳機之間的聲音特點相似。如果你討厭 M4,那麼這款耳機不會讓你突然改變想法。但它們確實感知更加動態和細節豐富——與我最近測試的 Sennheiser Momentum True Wireless 3 和 Technics EAH-AZ80 耳機能夠並駕齊驅。如果你想要真正突破性的改進,那就是這款耳機在語音通話方面的表現。索尼表示他們使用了超過 5 億份語音樣本來訓練 M5 內部的人工智慧算法,使其能夠在各種環境噪音中識別和提取你的聲音。現在耳機還具有一個骨傳導感測器,可以監測振動,以更好地判斷是否是你在說話,而不是附近的其他人。透過 Google Meet 和我的同事進行影片會議時(關閉 Meet 的降噪選項),我的同事表示我聽起來很清晰,儘管背後有一個風扇,他們毫不費力地聽到我所說的一切。我在當地的咖啡店做了測試電話,聽到的反饋也類似,反饋都很正面。與有線帶行內麥克風相比,無線耳塞對我來說通常是最後的選擇,但是索尼透過 LinkBuds,LinkBuds S 和現在的 1000XM5 真正確立了自己在這個類別中的地位。

與生態系統巨頭相比的劣勢

然而就像索尼沒有在 Xperia 智慧手機市場找到什麼實際成功一樣,這一現實也開始使得公司在耳機市場面對蘋果、三星和在某種程度上 Google 等競爭者時處於明顯不利地位。這三家公司擁有足夠的勢頭(和市場份額),可以在相應的手機和耳機之間建立獨特的聯絡,並在作業系統層面實現無縫結合。而索尼只能在其陪伴應用程式“Sony Headphones Connect”中塞入大量額外功能。但是這種策略本質上存在較多的摩擦,還有一些明顯的約束。蘋果即將推出的全新 AirPods Pro 第二代透過自適應音訊功能智慧地根據你的周圍環境和活動動態調節噪音消除和透明模式,你只需切換開關,無須做更多設定。而索尼長期以來一直擁有一項名為“自適應聲音控制”的功能,該功能可以檢測不同的活動(靜止、行走、跑步、通勤等),並允許你針對每個場景自定義喜歡的耳機設定。但你必須授予這個系統多個許可權,而且它的表現有時會不穩定。此外索尼要求你註冊帳戶,以便在“自適應聲音控制”啟用時,“學習你使用耳機的習慣,並在最佳時機切換設定”。此外還有空間聲音。對於 Android 使用者來說 1000XM5 耳機已增加了對頭部定向的支援,這是 M4 耳機缺少的功能,與 Netflix 和 YouTube 等相容的影片應用程式相結合。啟用此功能需要幾個步驟:必須在耳機的藍芽設定中切換頭部定位,然後在索尼的應用程式中進行簡短的最佳化過程,使用你手機的攝像頭來確保空間音訊的效果常規。很容易完全錯過後一個步驟,就像我一樣,直到我在尋找時才發現。即使在 Pixel Fold 上進行獲取,我仍然無法在觀看 Bullet Train 時使 Netflix 的頭部定位工作,儘管電影在詳情頁面上有一個空間音訊標誌。YouTube 上也沒有起作用。這是 Samsung 或蘋果的方法所不具備的摩擦。我已經問過索尼可能的問題是什麼。這款耳機相比其筆者在耳機設定中的空間音訊工作情況增加了不少。索尼在“Sony Headphones Connect”應用程式中注入了所有可能的功能,而且這個應用程式有著很多令人尷尬的翻譯和一堆令人不知所措的設定/首選。1000XM5 耳機是一款出色的主動降噪耳機,但我認為索尼在其他方面落後。如果你對任何附加功能或自適應技巧都不感興趣,那麼這些內容都不重要。但隨著時間的推移,這些功能變得越來越重要。在智慧手機巨頭在耳機和耳機方面獲得明顯優勢和發布僅能在手機和耳機之間建立深層聯絡的軟體功能和新音訊體驗的世界中,我們應該容許眼前局面的存在?你可以爭論說不應該容許,但這就是我們現在所處的局面。索尼必須想辦法。

關於續航時間的重要說明

1000XM5 的續航時間與 M4 相同,連續播放 8 小時(充電盒連續播放 24 小時)。唯一新的訊息是,在緊急情況下,它們的快速充電速度更快;只需插入插座 3 分鐘,就能獲得 1 小時的使用時間。但問題是,很多人報告過 1000XM4 使用一段時間後的電池靈活性問題。例如,這個大型、維護良好的 Reddit 主題。這種問題只有在使用了一段時間後才會出現,大多數初始評論(包括我的評測)中都沒有提到,所以我很高興看到人們正在記錄並要求索尼負責。我已經向該公司要求對 M4 電池耗損問題進行全面調查的宣告以及 M5 的電池用量問題是否都解決了。發布至今,該公司尚未回復。根據我所看到的,索尼對已受影響客戶傳送了替換單元,所以這種困境並不嚴重到足以阻止我們在我們的最佳耳機購買指南中推薦 M4。但隨著 M5 上市,理解這一點是值得的,這也提醒人們要注意,考慮到你支付的價格,耳機中的微型電池可能是耗損品,壽命可能不如預期。索尼不直接為其耳機提供任何延長保修,所以你可能要考慮從你購買的零售商那裡可得到的延長保修。

結論

總的來說 Sony WF-1000XM5 主動降噪耳機是索尼旗艦耳機系列的自然演進。最重要的是,這次新耳機在舒適度方面比以往任何版本都更好——即使新的亮面塗層正在考驗我的耐心。主動降噪和音質也都有了可察覺的提升,雖然結果並沒有引起革命。我可以放心地在通話時使用它們,而不必擔心聲音會被過濾掉。這是索尼理念的最全面體現。但我將繼續密切關注電池使用壽命。除此之外,我還想知道在未來一年或兩年內,隨著蘋果、三星和 Google 繼續推出僅能與手機和耳機之間深層聯絡而實現的軟體功能和新的音訊體驗,這些耳機能否保持與前任相同的吸引力。索尼正在努力跟上,但執行力不足。如果你只想要一款聲音豐富、沉浸感強和音質優良的主動降噪耳機,那麼售價 300 美元的 1000XM5 耳機足以滿足你的需要。但是如果你是索尼本人,真正的困境是:可能已經沒有其他地方可以去了。

Headphones-SonyWF-1000XM5,主動降噪耳機,評測,最佳選擇
江塵

江塵

Reporter

大家好!我是江塵,一名熱愛科技的發展和創新,我一直都保持著濃厚的興趣和追求。在這個瞬息萬變的數位時代,科技已經深入到我們生活的方方面面,影響著我們的工作、學習和娛樂方式。因此,我希望透過我的部落格,與大家分享最新的科技資訊、趨勢和創新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