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人工智慧的併購浪潮引發投資人恐慌
最近,科技產業的併購浪潮開始引發警惕,特別是針對人工智慧領域的併購。TechCrunch 的記者 Natasha Mascarenhas 就針對這個議題存取了四位投資人,理解是否因為恐懼錯失機會而投資於人工智慧產業。不過對於這個問題的看法並不統一,有的投資人已經開始招募人才進入人工智慧領域,有的則只是觀望,而且還有不少人在原有的投資專案中看到了人工智慧的潛力。
網路安全引發的警報
當然人工智慧產業的併購浪潮也引起了一些擔憂,特別是在網路安全方面。要訓練一個好的人工智慧模型需要大量的資料,因此需要龐大的資金投入來購買強大的 GPU,還需要專業的科學家和工程師來進行管理,這還不算相關電力消耗和碳排放問題。由於這些困難的進入門檻,開源基礎模型是否能夠彌平各方差異,並解決隱私和偏見等問題?
Twelve Labs 的 CEO 兼聯合創始人 Jae Lee 表示:“我們現在已經進入了 AI 的關鍵階段,誰能夠建立和使用這些強大的模型已經成為一個重要的討論點,尤其是當倫理問題開始浮現時。”因此開源基礎模型是否可以解決這些技術和倫理問題,仍然需要深入的討論。
M&A 決策的關鍵因素
此外值得注意的是,進行併購決策也需要仔細的評估和準備。在一篇來自 TC+的專題文章中,SmartBear 的 CEO Frank Roe 分享了五個關鍵因素,這些因素包括:規劃、收購準備、評估、收購戰略和整合執行。他提醒讀者們不要把做生意視作一個簡單的過程,而是需要有堅實的策略和計劃,才能夠取得成功。因此在進行併購決策時,需要考慮的因素非常多,許多時候也需要細心的思考,不能只看到眼前的利益,而忽略了後續的風險和挑戰。
投資人該怎麼做?
對於投資人來說在這個充滿不確保性的市場中,如何做出最佳決策呢?相對於純粹的投機,投資人需要更多地關注產品的質量和創新力,而非盲目地看重短期的回報。此外也要注意人工智慧產業的環境和潛在的風險。畢竟,隨著人工智慧產業的發展,未來可能還會面臨更多的挑戰和變數,因此需要投資人們保持警惕,採取積極的投資策略和風險管理措施。
總之人工智慧產業的併購浪潮可能帶來巨大的經濟利益,但也伴隨著許多風險和挑戰。因此投資人需要更加警醒,才能在這個市場中保持領先地位。
延伸閱讀
- 震撼收購:Google 豪擲重金併購 Wiz,一週回顧
- 加州新 AI 法案出爐,SB 1047 作者再推出改革措施!
- 《超級瑪利歐成為 AI 基準測試的新標準!你絕對想不到的理由》
- 臺積電豪擲千億美金布局美國晶片產業!
- Google 推出 SpeciesNet:專為識別野生動物而設的人工智慧模型!
- 安瑟普提克獲得 35 億美元巨額資金 瞄準人工智慧未來!
- 美國停止對俄羅斯的進攻性網路行動,背後原因是什麼?
- 英國深入調查 TikTok、Reddit 和 Imgur 如何保障兒童隱私!
- 「Skype 結束營運,卻留下人人可享的端對端加密遺產!」
- OpenAI 重磅推出 GPT-4.5:歷史上最大的語言模型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