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科技領袖在私人參議院會議中要求「平衡的」人工智慧監管
科技領袖在私人參議院會議中要求「平衡的」人工智慧監管
美國參議院舉行了一場「洞察論壇」,邀請了人工智慧領域的各位領袖,包括 Meta 的 CEO Mark Zuckerberg、OpenAI 的 CEO Sam Altman、微軟的 CEO Satya Nadella、Nvidia 的總裁 Jensen Huang、Google 的 CEO Sundar Pichai 和 X 公司的主席 Elon Musk。人工智慧洞察論壇並不對公眾和媒體開放,但一些科技領袖在會議外發表了講話或接受了記者的存取。
平衡創新和安全的監管
Zuckerberg 在準備的講話中表示「國會應該與人工智慧合作,支援創新和安全措施。」他說,人工智慧的兩個關鍵問題是安全和使用許可權。Meta 在其生成式人工智慧模型中建立了安全措施,並且在推出基於人工智慧的產品時非常謹慎。但該公司也認為強大的人工智慧模型「將成為未來機會的日益重要的驅動力量」,Zuckerberg 說。「我們認為政策制定者、學術界、公民社會和行業應該攜手合作,最大程度地降低這項新技術的潛在風險,同時最大程度地實現潛在的益處。」他還宣揚 Meta 將其 Llama 2 模型「開源」,以提供對人工智慧模型的使用許可權。Meta 的 CEO 指出,平衡監管和創新對於美國在人工智慧競爭中的領先地位至關重要,這是他之前提過的觀點。
然而剛剛建立了一家人工智慧公司的 Musk 在會議外告訴記者,政府需要建立一個聯邦人工智慧監管機構。據路透社報導,Musk 告訴記者,「我們需要一個裁判,以確保企業不會無節制地執行人工智慧產品。」
監管科技的重要性
《紐約時報》報導,其他科技領袖也強調了對於監管人工智慧技術的重視,OpenAI 的 Altman 表示他相信政策制定者希望「做出正確的選擇」,並對政府希望建立相關規則的速度印象深刻。
參議院多數黨領袖 Chuck Schumer 此前呼籲同儕「加快步伐」制定人工智慧監管相關法規,他表示這次論壇對於更好地理解人工智慧技術至關重要,並在會後對記者表示美國不能急於制定法規。雖然科技公司對於能夠在幕後向政策制定者發聲表示歡迎,但其他人則對於論壇的私密性表達了擔憂。馬薩諸塞州參議員 Elizabeth Warren 批評了這個論壇,表示這是科技巨頭影響政策的一種方式。
Carnegie Mellon University Heinz College of Information Systems and Public Policy 的院長 Ramayya Krishnan 告訴 The Verge 說,其他人工智慧洞察論壇應該對公眾開放。「我們需要更多公開聽證會,這樣我們才能更加透明地理解法規的制定過程,」Krishnan 表示。「希望其他論壇開放給公眾。」人們對於監管制定過程中可能發生的「規則捕獲」現象表示擔憂,也就是行業能夠主導法律制定的過程,這可能會讓一些較小的公司被拋在後頭。其他立法者,包括 Warren 和馬薩諸塞州參議員 Edward Markey,還給大型人工智慧公司發出了一封信,要求他們回答有關訓練和監控人工智慧模型的人工工作者的工作條件的問題。
人工智慧監管的快節奏討論
美國國會近期一直在討論人工智慧監管的問題。在人工智慧洞察論壇的前一天,參議院司法委員會就人工智慧立法舉行了一場聽證會。多個議題的人工智慧監管聽證會已經在國會舉行了好幾個月。此外白宮也獲得了來自人工智慧公司的自願承諾,以負責任方式發展人工智慧技術。
這場私人參議院會議的模式引起了許多關注。作為時事評論員,我的觀點是公眾應該更多地參與到法規制定的過程中,特別是在像人工智慧這樣關乎公共利益的領域。人工智慧技術的快速發展帶來了巨大的潛力和風險,因此需要有充分的討論和監管。只有在各方的參與和避免利益衝突的情況下,我們才能更好地平衡創新和安全,推動人工智慧技術的發展。
對於政府來說建立一個獨立的人工智慧監管機構可能是一個好的開始,以確保推動人工智慧技術的發展與同時保障公眾利益的目標相協調。此外透過公開的聽證會和論壇,各方能夠更好地參與討論和表達意見。透明度和公開性是保護利益相衝突的法規制定過程的關鍵條件。
在人工智慧技術的發展中,我們必須價值平衡和多元化的觀點。除了對大型科技公司的監管,我們也應該關注秉持負責任和倫理的應用,鼓勵創新和保護公眾利益。這需要政府、行業、學術界和社會各界的共同努力,以使人工智慧技術更好地造福社會。
隨著人工智慧技術的發展,我們將面臨更多問題和挑戰。重要的是保持對於這個領域的關注和討論,以確保技術的發展能夠為人類帶來最大的利益,同時避免不必要的風險。這需要我們通力合作,以確保人工智慧技術的未來發展能夠成為我們社會進步的助推器。
延伸閱讀
- 加州新 AI 法案出爐,SB 1047 作者再推出改革措施!
- 《超級瑪利歐成為 AI 基準測試的新標準!你絕對想不到的理由》
- Google 推出 SpeciesNet:專為識別野生動物而設的人工智慧模型!
- 安瑟普提克獲得 35 億美元巨額資金 瞄準人工智慧未來!
- OpenAI 重磅推出 GPT-4.5:歷史上最大的語言模型來了!
- 探索 DeepSeek:你必須理解的 AI 聊天機器人應用全指南!
- OpenAI 的創業帝國:揭密其風投基金背後的諸多創新公司
- 揭開 Mistral AI 的神祕面紗:揭示 OpenAI 競爭者的所有祕密!
- 未來科技:研究人員揭示如何打造變形機器人,猶如 T-1000 般神奇!
- ElevenLabs 推出全新語音轉文字模型,引領 AI 語音技術的新潮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