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議題

為什麼筆記軟體並不能讓我們更聰明?

為何筆記軟體無法使我們變得更聰明筆記軟體設計用來儲存,而非激發洞見。人工智慧能改變現狀嗎?Casey Newton | Aug 25, 2023 近年來筆記軟體被看做提高工作效率的工具之一。然而在提升思考能力這一關鍵層面上,這些軟體似乎沒有取得太大的進展。與此同時生成式人工智慧的出現可能使我們使用的工 .... (往下繼續閱讀)

分享到 Facebook 分享到 Line 分享到 Twitter

文章目錄

為什麼筆記軟體並不能讓我們更聰明?

為何筆記軟體無法使我們變得更聰明

筆記軟體設計用來儲存,而非激發洞見。人工智慧能改變現狀嗎?

Casey Newton | Aug 25, 2023

近年來筆記軟體被看做提高工作效率的工具之一。然而在提升思考能力這一關鍵層面上,這些軟體似乎沒有取得太大的進展。與此同時生成式人工智慧的出現可能使我們使用的工具變得比以往更強大,但也有可能只是另一種海市蜃樓。為了理解事情發展的原因,我想重點談一談卑微的筆記軟體。對於我們許多人來說思考都是從筆記開始的。

I. 筆記軟體的困局

早些時候,我讀到關於農民的一篇文章。「美國農民被資料困擾」,《華爾街日報》的標題如此寫道。我自言自語道:「農民和我一樣困擾!」然後我讀了這篇文章。過去十年來,農民們被提供了各種軟體工具來分析和管理他們的農作物。然而通常情況下,他們使用的軟體越多,就越容易被這些工具所收集的資料所壓倒。「我們收集了這麼多資料,你幾乎會因為要分析它們而陷入麻煩中」,一位農民告訴《華爾街日報》。

作為一名記者,我的資料收集量從未像現在這樣多。Twitter 的崩潰使我每天瀏覽四五個文字社交媒體平臺,尋找新聞和深入的交流。arXiv 和預印本的流行使我手中堆積了大量的研究資料,我永遠也無法完全閱讀。書摘堆積在我家裡。與此同時我整天都在瀏覽網頁。可能出現在 Platformer 中的報導都被儲存在 Notion 這個生產力平臺的資料庫中。這裡儲存著所有曾出現在這份通訊中的連結,而且很多時候連同全文一起儲存。集體而言,這堆資料給我提供了豐富的資源,遠超過 15 年前任何一位記者所能輕鬆獲得的資源。

然而大多數日子裡,我發現自己和那位農民一樣面臨同樣的問題:我擁有如此多的資訊在手邊,以至於我感到無所適從。

II. 解決資訊麻煩的方法:筆記

解決資訊過多而感到困擾的方法之一是記筆記。作為一名記者,當然我一直都在記筆記。幾年前,我認為我們已經在筆記方面取得了一些真正的突破,並越來越多地相信這些工具不僅能捕捉我的寫作,還能提高我的思考質量。這個突破性工具就是 Roam Research。2021 年,我在這裡寫了一篇關於我使用這款訂閱制軟體的第一年的文章,該軟體對知識工作有兩個關鍵見解。其中一個是讓專業筆記感知更像是日記。原來,每天建立一個新的筆記,並標記日期,是收集瞬時思維的好方式,這些思維可以成為進一步思考的跳板。第二個見解在筆記愛好者中稱為「雙向連結」。標準的連結,如在網路上找到的那些,只能從一個頁面存取到另一個頁面。在筆記軟體中,雙向連結將兩個頁面存取在一起。這有效地讓您在任意概念上新增反向連結-例如對您重要的公司或您正在思考的概念-然後讓您隨時瀏覽與該概念相關的所有已記錄的內容。

在某種程度上,這與對筆記新增標籤沒什麼不同。但是標籤更多是用於搜尋。而一些軟體在包含相同鏈結的所有筆記頁面上顯示雙向連結,更多的是為了瀏覽和重新發現。起初,我對這種聯動筆記記錄非常興奮。我收集了與我想探索的概念有關的連結(例如,“網際網路使訊息傳播得太快”,或是“社交網路和極化”)。當我和某個人進行了有趣的交談時,我會在我為他們建立的個人頁面上新增筆記。每週幾次,我會重新審視這些筆記,期待洞見的湧現。等待著,等待著......

III. 筆記軟體面臨強大的對手

對於這些結果,可以有兩種解釋:一種是軟體失敗了,即在當年,記筆記和處理高連結筆記的手段並沒有我們曾經希望的那麼強大。另一種觀點是,筆記軟體面臨著一個更強大的對手——網際網路的無窮日常干擾。毋庸置疑,筆記並不是在真空中進行的,它發生在您的電腦上,旁邊還有郵件、Slack、Discord、iMessage 和您選擇的基於文字的社交網路等。在在這些應用程式之間切換的時代,我們建立知識和建立聯動的能力常常受到不斷干擾的多工所困擾。如 Ezra Klein 在《紐約時報》上本週美好地寫道:「加利福尼亞大學爾灣分校的資訊科學教授 Gloria Mark 和《注意力跨度》的作者始於 2004 年研究人們使用電腦的方式。人們在單個螢幕上花費的平均時間是 2.5 分鐘。她告訴我:“我很驚訝,那遠遠比我想像的要糟糕。”但這只是一個開始。到了 2012 年,馬克和她的同事發現,人們在一項任務上花費的時間平均為 75 秒。現在大致下降到 47 秒。這對人類的認知來說是一次“酸浴”。多工只是一種神話。我們一次只能專注於一件事情。Mark 說:“這就像我們的大腦裡有個內部白板。如果我在完成一項任務,我在腦海中有所需要的所有資訊。然後我切換到郵件。我必須在腦海中擦掉白板,寫下所有我發郵件所需的訊息。就像在真正的白板上一樣,我們大腦中可能會有殘留。我可能還在思考著三個任務之前的某些內容。”

當我讀到這一段時,我想到自己似乎很少花費甚至只有 47 秒的時間看著電腦螢幕,而不時地瞥一眼其他東西。(我特地買了一個 38 英寸寬屏顯示器,以便能同時瀏覽多個視窗。當時,我理解這是一個提高工作效率的工具。)我的第二個想法是,如果你想記好筆記,你首先必須將自己的注意力從這個酸浴中抽離出來。

IV. 人工智慧的應用前景

Klein 的文章以觀察到的生產力增長的減半開始,並指出網際網路的到來曾暫時加速生產力增長,然而我們盯著螢幕看的時間越長,我們的生產力增長就越慢。他擔心人工智慧將對經濟產生類似的影響-承諾使我們更有效率,同時發明出足夠多的新干擾和娛樂,以致我們被壓倒並陷入麻痹狀態。這篇文章讓我印象深刻,因為我倚賴著人工智慧來提高我的工作效率,具體來說是在我建立在 Notion 中的連結資料庫。

今年早些時候,和許多生產力工具一樣,Notion 新增了一些人工智慧功能。我在我的連結資料庫中使用了其中兩個功能。一個是從文章中提取出所有提到的公司名稱,建立了一種自動標籤系統。另一個是為我儲存的文章提供兩三句的摘要。然而實際上這兩個功能都沒有太大的用處。標籤理論上可以用於重新存取舊資料,但資料庫並不適合瀏覽。此外雖然我們在每一期的 Platformer 中都發布新聞文章的摘要,但我們不會使用由人工智慧生成的摘要,因為它們通常會遺漏重要的細節和背景。但與此同時這個資料庫幾乎包含了我在這裡涵蓋的每一個主題的連結,還有數千篇文章的全部內容。在過去幾年裡,這裡積累了我對這個領域的理解。只要我能以某種超越記憶的方式存取這些知識。

而人工智慧應該可以提供幫助。在合理的時間範圍內,我希望能夠像與對話機器人 ChatGPT 進行交談一樣,與我的 Notion 資料庫進行交談。我可以預見,我將會隨時與它交談。許多新聞工作只涉及記憶過去的相關事件。一個由 AI 驅動的連結資料庫擁有完美的記憶能力;它唯一缺少的是一個可以使用的聊天介面。如果有這個介面,它可能會是一個完美的研究助手。然而現今的聊天機器人還無法達到記者的標準。

我想像著使用這個 AI 工具生成一些簡報檔案,以幫助我在一段時間之後回到某個主題。例如,讓我理解加拿大和 Meta 之間的新聞爭議,或者讓我展示自埃隆·馬斯克買下 Twitter 以來的事件時間軸。或者在過去三個月內展示關於深假的報導。然而當前的聊天機器人都無法達到記者的標準。他們的訓練資料往往停留在 2021 年,同時它們會編造訊息並很難引用來源。然而如果我能以自然語言聊天的方式與一個由手動選擇的可靠來源建立的大型存檔進行互動呢?對我來說至少在抽象層面上,這似乎很強大。

當然這種人工智慧工具的輸出必須是值得信賴的。使用人工智慧工具進行總結的一個重大問題是,除非你自己閱讀了所有相關檔案,否則你不能相信總結 —— 這完全背離了要求總結的初衷。然而如果你是對生產力工具持樂觀態度的人,你會在工作中嘗試任何待辦事項清單或日曆應用程式,希望它能讓你的工作更加愉快,那麼,對我來說一個可以交談的資料庫可能會是我們一直等待的下一代筆記工具。

V. 筆記軟體無法改善我們的思考

自從 2020 年開始,我對筆記軟體還有一個領悟。簡而言之:要求軟體改善我們的思考,可能是一種錯誤。即使你能挽救你的注意力免於網際網路的酸浴,即使你能把最有趣的資料和觀察彙總到你選擇的應用程式中,即使你不時地回顧這些資料 —— 這都不夠。甚至可能不值得嘗試。我承認在過去的幾年裡,我已經忘記了這些問題,一直在昂貴的軟體中填充臨時的文字串的檔案。然而思考發生在你的腦海中。思考是一種積極的追求,通常發生在你專注靜坐的時候,然後寫一點文字,再花些時間凝視。正是在這裡聯絡建立,洞見形成。而這個過程頑固地抵抗自動化。

這不是說軟體無法幫助你。研究人員 Andy Matuschak 在他出色的網站上提供了大量關於筆記和筆記軟體的思考,他觀察到筆記軟體強調展示和操作筆記,但卻忽略了它們之間的聯動。在我完全接受一個觀點,即筆記軟體無法解決我的問題之前,我將承認,基本上沒有人真正嘗試過。Matuschak 寫道:“目標不是記筆記,而是有效地思考。更好的問題是,“什麼樣的習慣可以幫助我可靠地發展洞見?”以及“我該如何有效地管理注意力?”我承認,在過去的幾年裡,我忘記了這些問題,一直在昂貴的軟體中填充臨時的文字串的檔案。但我接受的是,要成為一個更好的思考者,我需要更多的時間和注意力來處理我找到的東西。然而如果有一個友好的人工智慧可以幫助我做到這一點,我會首先提前嘗試。

Productivity-筆記軟體,聰明,效能,學習,記憶,知識管理

延伸閱讀

程宇肖

程宇肖

Reporter

大家好!我是程宇肖,我對於科技的發展和應用有著濃厚的興趣,並致力於將最新的科技趨勢和創新帶給大家。科技領域的變化速度驚人,每天都有令人興奮的新發現和突破。作為一名部落格作者,我將帶領大家深入探索科技的奧秘和應用的無限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