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議題

中國對於臉部辨識使用提出新要求,需獲得「個人同意」

中國的新要求:人臉識別技術需要個人同意背景中國在各個領域廣泛應用人臉識別技術,這既方便了人們,也引發了對隱私問題的擔憂。人臉識別技術的普及也推動了以商湯科技和曠視科技爲代表的人工智慧巨頭公司的市值大幅增長。如今隨着北京方面加大努力以確立更明確的技術使用邊界,這個產業面臨一些可能引發重大變化的挑戰。此 .... (往下繼續閱讀)

分享到 Facebook 分享到 Line 分享到 Twitter

文章目錄

中國對於臉部辨識使用提出新要求,需獲得「個人同意」

中國新要求人臉識別技術需要個人同意

背景

中國在各個領域廣泛應用人臉識別技術,這既方便了人們,也引發了對隱私問題的擔憂。人臉識別技術的普及也推動了以商湯科技和曠視科技爲代表的人工智慧巨頭公司的市值大幅增長。如今隨着北京方面加大努力以確立更明確的技術使用邊界,這個產業面臨一些可能引發重大變化的挑戰。此舉是在最近幾年實施的針對網路安全、資料安全和隱私保護的重要科技監管政策的基礎上所作出的。

新要求的提出

中國國家網際網路訊息辦公室(CAC)作爲國家最高網路監管機構,週二公布了一系列旨在規範人臉識別應用的相關措施。人臉識別技術被廣泛應用於公共和私營部門,包括超市支付時的人臉掃描認證以及機場登機口的身份取證過程——後者在中國不僅越來越常見,而且在美國也廣泛採用。

擔憂與約束

批評人士對人臉識別技術的使用提出了隱私和偏見問題的擔憂。他們抱怨一些住宅小區只能透過人臉掃描進入居民樓,這對隱私構成了威脅。還有人對算法的準確性和公平性表示關切,特別是在識別少數族群的面孔時,可能會導致對某些群體的不公正定位。 新提出的措施似乎爲個人在特定情況下提供了更多選擇退出人臉識別的權利,但同時也存在一些約束。根據這些草案,人臉識別技術的使用應受到“具體目的和充分必要性”的約束,需要個人批準或書面同意。規定強調了在使用人臉識別的公共場所應清晰標識相關提示。例如,酒店、機場和博物館等場所被禁止以“業務操作”或“服務改進”的原因強迫個人接受人臉掃描。此外人臉識別不能作爲進入建築物的唯一方式。 在收集 14 歲以下兒童的人臉生物特徵資料時,必須獲得父母或法定監護人的同意。對於使用人臉識別技術的組織和個人而言,將承擔更高的運營成本。擁有超過 10,000 名個體人臉資料的實體必須在 CAC 的地方分支註冊。登記需要解釋收集此類資料的目的和資料保護計劃。未經個人授權,收集者禁止保留原始解析度的人臉影象。 這些新措施如果得以有效實施,可能有助於提升一個迄今爲止相對缺乏有效監管的產業的安全性,並降低資料處理不當的風險。近年來中國發生了幾起重大的生物特徵資料泄露事件,泄露了數百萬人的敏感訊息。該國也因應用人臉識別系統用於識別維吾爾族群體的族群特徵而受到指責,但這種情況在新規則下不會改變。根據草案的規定,任何組織或個人都不應利用人臉識別技術基於種族、民族群體、宗教、健康、社會階級或其它敏感訊息建立個人檔案,除非基於國家安全和公共安全等原因認爲必要。

展望與建議

這項提案正在徵求公衆意見,截至 9 月 7 日。這是中國政府重視保護隱私和規範人臉識別技術使用的一項重要舉措。然而在現實中有效執行這些規定並不容易。要想確保人臉識別技術的合理使用,應該加固監管和執法力度。政府部門應該積極組織培訓,提高企業和機構的意識,讓其充分理解和遵守相關規定。此外公衆應該積極參與,提供反饋和意見,共同推動各方達成合適的規範。 在人臉識別技術的發展中,無論是在中國還是在其他國家,我們都需要平衡便利性和隱私保護的關系。人臉識別技術具有很大的潛力,可以爲我們的生活帶來許多便利,但同時也需要明確的法規和倫理指導,以確保避免濫用和剝奪個人隱私權。

結論

隨着中國政府提出的新措施,人臉識別技術將會更加受到規範和約束,從而保護個人隱私和資料安全。這是一個重要的舉措,將對該行業產生積極的影響。由於人臉識別技術的廣泛應用,我們需要繼續關注和參與相關的討論,以確保技術能夠在透明、公正和可信的框架內發展。
Facialrecognition-中國,人臉識別,新要求,個人同意
程宇肖

程宇肖

Reporter

大家好!我是程宇肖,我對於科技的發展和應用有著濃厚的興趣,並致力於將最新的科技趨勢和創新帶給大家。科技領域的變化速度驚人,每天都有令人興奮的新發現和突破。作為一名部落格作者,我將帶領大家深入探索科技的奧秘和應用的無限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