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議題

研究發現,中的 X 在打擊氣候假訊息方面位列所有社交媒體之末

X 排名在社交媒體中在打擊氣候假訊息方面排名最低的結果根據一項由氣候行動打擊假訊息聯盟(Climate Action Against Disinformation)的環保組織和研究人員共同發表的分析報告,社交媒體上的氣候變化假訊息,包括那些由化石燃料業界資助的假訊息,在網路上仍然蓬勃發展。在對 21 .... (往下繼續閱讀)

分享到 Facebook 分享到 Line 分享到 Twitter

文章目錄

研究發現,中的 X 在打擊氣候假訊息方面位列所有社交媒體之末

X 排名在社交媒體中在打擊氣候假訊息方面排名最低的結果

根據一項由氣候行動打擊假訊息聯盟(Climate Action Against Disinformation)的環保組織和研究人員共同發表的分析報告,社交媒體上的氣候變化假訊息,包括那些由化石燃料業界資助的假訊息,在網路上仍然蓬勃發展。在對 21 個平臺進行的分析中,研究人員根據公司的社群守則、服務條款政策、新聞稿、新聞文章和獨立研究,評估了這些平臺在多大程度上有效地審查關於氣候的錯誤資訊。Pinterest 取得了最高分,獲得 12 分,其次是 TikTok(9 分),由 Meta 擁有的 Facebook 和 Instagram 平臺(8 分)以及 YouTube(6 分)。而 X 在排名中墊底,僅得到 1 分。

X 在打擊氣候假訊息方面的努力不足

X(前身為 Twitter)並沒有明確的政策來處理此類內容,也沒有透明地公布它採取的行動。X 在去年的地球日宣布,將禁止否認氣候變化科學共識的廣告。然而這不是 X 第一次承諾停止播放氣候假訊息廣告。該平臺自 2019 年起承諾不再接受政治廣告,包括那些由氣候否認組織發出的有關全球變暖的廣告,儘管如此這沒有阻止埃克森美孚(ExxonMobil)和其他化石燃料業界推出「綠色洗牌」廣告宣傳。在 2022 年秋天,埃隆·馬斯克(Elon Musk)收購 X 之後,該平臺在執法和逆轉某些審核政策方面出現了退步。研究人員寫道:“對於 X/Twitter 公司來說埃隆·馬斯克收購該公司引起了對現行政策的不確保性。”

X 在打擊氣候假訊息方面的缺失

去年 1 月,X 宣布放寬對“基於原因”的政治廣告的禁令。雖然 Twitter 對廣告中不恰當內容的禁令涵蓋了“誤導性內容”,但當前並未明確禁止宣傳氣候否認的廣告。儘管 X 提供了檢舉推文的選項,包括有關 covid-19 或選舉的有誤導性訊息,但對於氣候變化否認並沒有適用的選項。X 的使用者指出某些氣候否認者發表的社區註釋已經獲得接受,並且包含在有關環境的帖子中。

其他社交媒體平臺的不足之處

儘管其他平臺的排名相對較高,但報告指出,大多數平臺都缺少基礎設施。例如,YouTube,Meta 和 TikTok 都沒有研究人員所要求的“對氣候變化的清晰和全面的定義”。但事實上最令人擔憂的是,似乎沒有一個平臺向使用者提供關於報告假訊息後的處理情況的更新,也沒有定期發布關於算法變化如何影響有關氣候變化訊息的報告。

社群媒體平臺應該加固打擊氣候變化假訊息

這項分析報告顯示,當前社交媒體平臺在打擊氣候變化假訊息方面的努力仍然不足。打擊氣候變化假訊息是一項重要任務,因為它會對公眾對氣候變化的認識產生負面影響,並阻礙針對氣候變化的有效解決方案的推行。

透明度和積極行動的重要性

社交媒體平臺應該更加透明地公布它們在打擊氣候假訊息方面所採取的行動。使用者應該清楚理解他們的舉報與投訴將如何被處理,並能夠追蹤平臺在處理假訊息方面的進展。此外定期發布報告,解釋算法變化如何影響氣候變化資訊的傳播,將有助於增強透明度,使使用者對平臺提供的內容更具信任。

建立清晰且全面的政策

社交媒體平臺應該制定清晰且全面的政策,明確禁止宣傳和推廣氣候否認的內容。所有社群守則和服務條款都應該能夠輕鬆理解,以便使用者明確理解什麼樣的內容是不被允許的。

加固合作

打擊氣候假訊息需要各方的努力和合作。社交媒體平臺應該與環境組織、研究人員和相關利益相關方合作,共同制定打擊假訊息的策略,分享訊息和最佳做法。

結論

打擊氣候假訊息是一項重要的任務,社交媒體平臺在這方面扮演著關鍵角色。他們應該加固努力,制定清晰且全面的政策,並透明地向使用者報告假訊息的處理情況。只有這樣,我們才能確保公眾獲得準確、可靠的訊息,並共同努力應對氣候變化。

Fact-checking-wordpress,社交媒體,氣候假訊息,研究,X
江塵

江塵

Reporter

大家好!我是江塵,一名熱愛科技的發展和創新,我一直都保持著濃厚的興趣和追求。在這個瞬息萬變的數位時代,科技已經深入到我們生活的方方面面,影響著我們的工作、學習和娛樂方式。因此,我希望透過我的部落格,與大家分享最新的科技資訊、趨勢和創新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