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韓國初創企業發展面臨盈利與增長的抉擇
韓國經濟模式長期以來依賴著家族企業巨頭的出口導向製造業。然而在 2015 年,麥肯錫的一份報告指出,為了迎接經濟成長的下一個階段,韓國需要小型企業來推動創新模式。報告指出:「促進這種創新的關鍵是蓬勃發展的初創企業社群,...當前韓國的初創企業社群與這一理想相距甚遠。」時至今日,韓國超級科技企業如三星、LG 和現在主要以科技為驅動力的現代等仍然在韓國主導經濟發展;與此同時與 2014 年相比,韓國的初創企業生態系統已經大大增長,印度、中國和東南亞的初創企業也隨之增多。回顧 2014 年,南韓僅有 10 家獨角獸公司,包括 Coupang、Naver、Kakao、Line 和遊戲公司 Nexon 和 NC. Soft 等。而截至 2022 年,韓國已有 22 家獨角獸公司,估值達 1 萬億韓元(約 744 萬美元),相較於 2021 年的 18 家獨角獸公司有所增加。本文將探討韓國投資者對 2023 年的預測,他們的投資策略、令他們興奮的行業和更多訊息。
韓國初創企業的現狀
疫情助推全球初創企業的蓬勃發展,同樣也推動了韓國初創企業的發展,在過去的兩年中,韓國初創企業的估值創下了不少的紀錄,但其面臨了潛在的經濟下行的風險。2023 年第一季度,根據 Crunchbase 的報告,亞洲風險投資下降了 33%,而去年同期下降了 57%。所有接受存取的投資者均表示現在的風險投資環境更加嚴格,創業者需要優先考慮盈利而不是增長,延長自己的“跑道”並準備在可能出現的經濟衰退中保持靈活性。然而從創業公司角度來說雖然在一定程度上減少了估值,但卻更加合理。“我認爲,當前的環境對企業家來說可能會感到有點嚴峻,但在某種程度上,這爲那些能夠實現增長路徑的創始人提供了幫助。”541 Venture 的創始人兼董事總經理 Eunse Lee 說。
盈利與增長的抉擇
在面對不確保的宏觀經濟環境時,如何平衡準確擴張規模和實現盈利是一個重要的課題。在過去許多公司都追求增長,而不是及早實現盈利,從而進一步增加了風險。現在投資者們主張創業者應該將盈利放在增長之前,因為這可以讓創業企業走得更遠和更穩健。然而盈利和增長可能不是一個簡單的對立,因為有時候它們可以相互促進,因此如何平衡二者之間的關係是一個需要深思熟慮的問題。
投資策略與趨勢
在接受採訪時,Han Kim, general partner of Altos Ventures 表示:“我們沒有改變投資策略,自去年下半年以來,我們一直在投資現有公司,因此總投資金額有所增加。這有點不同於其他投資者。我想這是因為有些基金現在的投資很少。那樣的話,對我們來說更有機會投資更多”。Tim Chae, managing partner of 500 Global 的看法是:“現在是經營良好的公司得以成功的時期,這主要是由於市場上沒有足夠的投資機會和激烈競爭的壓力。”由此可見,現在大多數投資者依然看好投資韓國市場,他們認爲當下的經濟環境可以為那些能夠實現增長路徑的創始人提供幫助以及盈利成爲重要的投資信念。
總結
韓國初創企業及其生態系統隨著全球經濟增長的阻礙和政策環境變化而面臨著一系列新的問題。然而這一切面臨的風險和機遇都在業界所津津樂道的“盈利優先,增長第二”的課題上。在 2023 年,增長的壓力將會更大,創業企業需要理解時局,並採取措施來平衡增長和盈利之間的關系。面對市場風險,無論是初創企業還是投資者都需要保持靈活性、謹慎樂觀並做好準備。
延伸閱讀
- 初創企業絕對應該與政府合作,支援國防專案
- Nvidia 在 AI 驅動的增長下躍入萬億俱樂部
- 亞特蘭大初創企業注意:現在申請參加 TechCrunch Live 亞特蘭大活動的最後機會
- SoundCloud 傾全力實現盈利,裁員 8%
- 卡瓦上市無法帶回 IPO,但可能為投資者提供迎來流動性
- 非洲初創企業獲得 4800 萬美元投資,E3 Capital 和 Lion's Head 氣候基金第一輪封關
- 非洲啟動企業,獅頭氣候基金與 E3 資本共籌集了 4800 萬美元,支援非洲初創企業 (E3 Capital and Lion's Head climate fund hits first close at $48M to back African startups)
- 初創企業在企業人工智慧競爭中有機會嗎?
- 為初創企業現代化財務規劃,Firmbase 籌集 1,200 萬美元
- 非洲 B2B 電商初創企業 Sabi 最新融資估值超過 3 億美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