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議題

網路階段的隱喻縱覽:從電腦高速公路到數位世界座標系統

從「管道」到「資訊高速公路」的網路隱喻隨著網際網路(Internet)的發展,人們將其形容爲許多不同的隱喻,例如:「資訊高速公路」、「虛擬社區」、「貿易中心」、「網路上的城鎮廣場」等等。不同的隱喻不僅反映了人們對網路本質的看法,也代表著一種網路發展的理念,而這些隱喻一直影響著人們對網路的使用方式以及 .... (往下繼續閱讀)

Facebook line twitter

文章目錄

網路階段的隱喻縱覽:從電腦高速公路到數位世界座標系統

從「管道」到「資訊高速公路」的網路隱喻

隨著網際網路(Internet)的發展,人們將其形容爲許多不同的隱喻,例如:「資訊高速公路」、「虛擬社區」、「貿易中心」、「網路上的城鎮廣場」等等。不同的隱喻不僅反映了人們對網路本質的看法,也代表著一種網路發展的理念,而這些隱喻一直影響著人們對網路的使用方式以及政策的制定。本文將從隱喻的演變以及這些隱喻所反映的社會意義來分析網路隱喻的發展。

資訊高速公路與虛擬社區

在 20 世紀 90 年代早期,網際網路對於一般大眾來說還是一個陌生且抽象的概念。為了更好地讓普羅大眾理解和使用網際網路,人們開始使用各種隱喻來形容其性質和功能。當時,「資訊高速公路」是一個被廣泛使用的隱喻,其由當時美國副總統戈爾推廣,以便推動全國的計算機網路建設,基本上用來描述一個大型公共建設專案,並標誌著政府應該監管人們在網路上的活動。這個隱喻也意味著網路是一個商業化的專案,也可以隨著商業需求不斷擴張升級。

另一個流行的隱喻是「虛擬社區」,這個隱喻是由科技記者 Howard Rheingold 創造的,他在 1993 年的著作《電子邊疆:虛擬社區的開拓者》中將討論區看作是一個社群或鄉村,其他社群或分類則比擬成了咖啡館、露天市場、海德公園等公共集會場所,以便表述網路的社群性質。

從「網路虛空」到「網路管道」

在 20 世紀 80 年代末 90 年代初,網路隱喻發生了顯著的變化。William Gibson 在 1984 年的小說《神經漫遊者》中提出「網路虛空」的概念,將上網看作是一個離開現實身體,在資訊空間中通訊和交流的過程。這個隱喻反映了當時網路這個新平臺的民主和自由的特質,但同時也暗示了網路會存在治安問題和危險因素。直到今天政府官員在談到網路安全時仍會使用「網路虛空」這個詞彙。

隨著網路技術的發展,另一個隱喻「網路管道」開始流行起來。2006 年,Ted Stevens 參議員在一個攻擊網路中立性的演說中,用到了「網路管道」的形容來解釋網路執行原理,因此引起了軼聞,但隨著時代的發展,這個隱喻越來越貼近了真實的網路運轉。今天當我們使用網路時,HTTP,TCP/IP 等協議負責在網路上傳輸資料,路由器和交換機則像管道一樣推送資料。而隨著網路流量的不斷增長,人們開始對網路管道的壅塞進行擔憂,在此背景下,「快速通道」、「慢速通道」等概念被廣

Metaphors of the internet stage: From computer highways to digital world coordinates.-網路階段、隱喻、電腦高速公路、數位世界座標系統、縱覽

丹叔Danny

丹叔Danny

Sr. Product Manager

我是 PM LIFE DAY 產品經理的日常 的站長丹叔Danny,我是一名創業者出身,現在是軟體業跨國團隊 PM。我在職業生涯中經歷過各種挑戰,並在不斷在學習和成長過程中累積了豐富的經驗。我希望能分享我的故事和經驗,幫助其他有相同問題的人,我相信只要不斷學習及嘗試,每一個人都能在自己的領域中達到更高的成就,同時我也一直在追求工作和生活的平衡,我期待與大家一起追尋成功與平衡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