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議題

資料串流早期採用者發現可獲得高達 10 倍的回饋,研究顯示

資料流動究竟是商業方面的有效工具?隨著資料量不斷增長,組織不能再按照自己的節奏操作,而需要在資料生成後立即捕捉它們,以便更靈活地應對,實現即時操作。那麼,從商業角度來看,資料流動到底有多有效?根據資料流動公司 Confluent 委託由 Freeform Dynamics 和 Radma Resea .... (往下繼續閱讀)

分享到 Facebook 分享到 Line 分享到 Twitter

文章目錄

資料串流早期採用者發現可獲得高達 10 倍的回饋,研究顯示

資料流動究竟是商業方面的有效工具?

隨著資料量不斷增長,組織不能再按照自己的節奏操作,而需要在資料生成後立即捕捉它們,以便更靈活地應對,實現即時操作。那麼,從商業角度來看,資料流動到底有多有效?根據資料流動公司 Confluent 委託由 Freeform Dynamics 和 Radma Research 在 2023 年 2 月至 3 月間進行的一項調查顯示,剛開始採用資料流動的公司已看到或預期將獲得 2 倍至 5 倍的投資回報率。這樣做可以提高 IT 和業務效率、增強客戶體驗、實現更快的業務決策和提高產品或服務的利潤率。然而該調查也顯示了可以影響採用和執行資料流動專案的特定障礙。

資料流動成熟度和積極成果之間的相關性

Confluent 將受訪者分為五組,根據其資料流動堆疊的成熟度水平。所謂的第 1 級受訪者(佔 7%)正在進行資料流動實驗,第 2 級員工(佔 20%)已經部署了非關鍵應用專案,第 3 級(佔 63%)已經為一些關鍵系統進行了部署,而第 4 和 5 級(佔 9%)已經在關鍵系統的多個部署中進行了作為產品管理的流程。盡管大多數受訪者被發現處於前三個階段,但調查結果顯示,即使作為初學者,他們也可以從資料流動中獲得高回報率。其中 64%的第 2 級組織和 78%的第 3 級組織表示他們正在實現或預期利潤率 2 倍至 5 倍。更加有趣的是,來自這兩個組的少數受訪者(第 2 級佔 3%,第 3 級佔 8%)也聲稱可以獲得 10 倍或更多的投資回報率。即隨著採用和活動範圍變得更加普及和整合,投資回報率會增加。在調查中,63%符合第 4 級組織的人表示他們正在實現或預期實現 5 倍至 10 倍的投資回報率。

驅動效率,支援系統

該調查還發現,資料流動正在驅動關鍵業務功能的效率。多達 76%的 IT 領導者表示當涉及提高業務效率和 IT 效率時,他們的組織已經看到了顯著的或新興的好處;74%的人說他們正在見證客戶體驗的提高;73%的人引用了更快的決策和產品或服務的利潤率的增加。值得注意的是,許多受訪者(72%)還表示他們正在使用資料流動驅動關鍵業務應用。報告中詳細介紹了改善網路安全、監控 IT 基礎設施、提高客戶體驗、自動化內部流程和幫助業務決策等具體用例。

仍然存在障礙

正如資料流動變得越來越普遍一樣,團隊也會遇到某些採用相關的挑戰-就像任何其他成長中的技術一樣。在調查中,74%的 IT 領導者表示分散的專案、不協調的團隊和預算可能是一個挑戰或一個主要障礙,而 72%的人則列舉缺乏相關技能、不一致的整合方法和標準和遺留系統等問題領域。為理解決這些差距,Confluent CTO 辦公室的職員技術專家安德魯·塞勒斯建議,要建立一個以資料治理為首要目標的共同操作模型。他認為,“這將使個人能夠產生資料,並透過確保資料易於發現並具有高度的可信度來為他們提供支援的基礎設施,以便他人使用。因此開發人員可以專注於構建差異化應用程式,而不是與資料基礎設施作鬥爭,或依賴於中央資料工程團隊進行定制資料轉換。這樣的組織以高效的方式創造了難以置信的商業價值。”

市場上其他知名的實時流資料和分析參與者

除了 Confluent 之外,還有其他知名公司參與實時流資料和分析市場。其中包括 AWS Kinesis、Cloudera DataFlow、Hitachi Vantara Lumada Edge Intelligence、IBM Streaming Analytics、Informatica Ultra Messaging、Kinetica Active Analytics、Microsoft Azure Stream Analytics 和 Oracle Event Processing。

Data Streaming-real-timedatastreaming,earlyadopters,feedback,research
江塵

江塵

Reporter

大家好!我是江塵,一名熱愛科技的發展和創新,我一直都保持著濃厚的興趣和追求。在這個瞬息萬變的數位時代,科技已經深入到我們生活的方方面面,影響著我們的工作、學習和娛樂方式。因此,我希望透過我的部落格,與大家分享最新的科技資訊、趨勢和創新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