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OpenAI 新風暴:GPT-5 開發進度緩慢引發質疑
期待與現實的碰撞
在科技領域中,期待是一把雙刃劍。當 OpenAI 發布了他們的 GPT-4 後,業界對於下一代模型 GPT-5 的期望達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然而最新出爐的《華爾街日報》報導卻指出,GPT-5 的開發不僅落後於預期,甚至其效能表現也尚未能夠證實其龐大的開發成本,讓一眾科技追隨者感到相當失望。
發展背後的挑戰
根據報導,GPT-5 的開發代號為「Orion」,已經開始了為期 18 個月的訓練過程。OpenAI 雖然完成了至少兩波大規模的訓練執行,但初步的訓練卻出現了延誤,預示著接下來的執行將更為耗時且成本高昂。
這項模型即便在某些測試中表現超過以往版本,但仍然未能達成開發團隊的高期望。此情形讓我們不禁思考,當科技巨頭集資於創新的同時是否也在無形中增添了未來技術發展的不確保性。
對於資料的依賴
根據該報導,OpenAI 並不僅僅依賴於公眾可獲取的資料與許可協議。他們甚至招聘了人員來創造新的資料,利用程式設計與數學問題的解決方案進行訓練。同時他們也在使用由旗下另一個模型 o1 所生成的合成資料,顯示出其在資料建立上的多元化策略。
未來的方向選擇
GPT-5 的開發問題使得 OpenAI 不得不重新思考其未來的發展方向。與過去一些迅速的技術突破相比,這次的挑戰似乎讓人感受到一種滯後感。市場對於 AI 技術的期待依然高企,但當前 GPT-5 的進展卻顯得不那麼令人振奮。
結論:科技的演進仍然是一場馬拉松
在技術不斷演進的大潮中,我們或許需要重新定義進步的標準。從一個科技企業的角度來看,持續的創新與突破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或許是認清當前的狀況與未來的挑戰。未來的 AI 技術是無限寬廣的道路,但也充斥著無數未知的風險。正如開發一種新模型所需的時間和資源,AI 的真正潛力亦需耐心去探索,才能讓期待與現實之間找到最大的契合。
延伸閱讀
- OpenAI 的創意寫作 AI 讓人想起高中文學社那個討人厭的孩子
- 微軟加速 AI 研發程式,直指 OpenAI 競爭對手
- 一年過去了,OpenAI 的聲音複製工具仍未問世!
- 加州新 AI 法案出爐,SB 1047 作者再推出改革措施!
- 《超級瑪利歐成為 AI 基準測試的新標準!你絕對想不到的理由》
- Google 推出 SpeciesNet:專為識別野生動物而設的人工智慧模型!
- 安瑟普提克獲得 35 億美元巨額資金 瞄準人工智慧未來!
- OpenAI 重磅推出 GPT-4.5:歷史上最大的語言模型來了!
- 探索 DeepSeek:你必須理解的 AI 聊天機器人應用全指南!
- OpenAI 計劃將 Sora 影片生成器整合至 ChatGPT,開啟創意新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