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專欄:Rubrik 的 IPO 申報書揭示 AI 治理委員會。習以為常
作者:安娜·海姆 (Anna Heim)
Rubrik 在本週的 IPO 申報書中的一個部分揭示了一個重要的訊息:這家資料管理公司正考慮如何應對生成式人工智慧(AI)的風險,並且已經悄悄地成立了一個治理委員會來監督 AI 的應用。Rubrik 的 AI 治理委員會包括來自工程、產品、法律和訊息安全團隊的管理人員。這些團隊將共同評估使用生成式 AI 工具可能帶來的法律、安全和商業風險,並思考“可以採取哪些措施來減輕此類風險”,申報書中描述道。
AI 治理的新常態
現在的 AI 應用已經越來越受到法規的關注。一些公司正在主動採取 AI 最佳實踐,而另一些則將被監管部門的法規迫使這樣做。比如歐盟的 AI 法案禁止了一些被認為帶來“無法接受風險”的 AI 應用,並定義了其他“高風險”應用。這種風險評估的方法將成為企業採納 AI 的合理途徑。法律領域的專業人士預計歐盟的 AI 法案將增加 AI 治理的需求,這將需要設立相應的委員會作為合規措施。
法律審查
合規性不僅僅是為了取悅監管機構。AI 法案有著相當嚴格的樹大招風,不遵守 AI 法案的懲罰將是可觀的。而且 AI 法案的範圍不僅在歐洲,涉及歐盟使用者或資料的企業在境外運營時也可能受到法案約束。Rubrik 在申報書中提到,其 AI 治理委員會會評估涉及機密訊息、個人資料和隱私、客戶資料和合同義務、開放原始碼軟體、版權和其他智慧財產權權利、透明度、輸出準確性和可靠性、以及安全性等一系列風險。這種行為不僅僅是為了法規合規,同樣也是一種企業的責任感和風險防範的體現。
形象問題
公司不會僅僅從風險防範的角度來看待 AI。他們也不會忽視 AI 的商業機遇。這也是為什麼盡管生成式 AI 工具存在明顯的缺陷,像“幻覺”(即具有編造訊息的趨勢)一樣,公司仍然在實施它們。對公司來說會出現一個微妙平衡。一方面,吹噓他們對 AI 的使用可能會提高他們的估值,無論實際使用的 AI 應用是否真實以及這對他們的營收有多大影響。另一方面,他們需要讓大眾放心,不會有潛在的風險。
設立 AI 治理委員會很可能是一種幫助提高公眾信任度的途徑之一。AI 的未來高度依賴於公眾對 AI 系統以及使用這些系統的公司的信任。因此 AI 治理委員會的成立可能成為一種解決信任問題的方式。
關鍵字:科技,公司治理,Rubrik,IPO,AI 治理委員會,披露
延伸閱讀
- 通用催化劑考慮進軍市場!潛在 IPO 引發科技圈關注
- 「Tabby 獲 1.6 億美元資金,估值飆升至 33 億美元,瞄準 IPO 及多元化業務!」
- 「Klarna 與 Deel 計畫 IPO,Stripe 則擁抱加密貨幣!」
- Swiggy 上市首日慘淡收場:2024 年最大科技股跌破 IPO 價格及 2022 年估值!
- 印度準備在 2025 年迎接 IPO 潮,成為投資新亮點!
- "Swiggy IPO 募資 6.06 億美元,機構投資者熱情追捧!"
- 曾經的外賣巨頭 Swiggy IPO 估值僅 113 億美元,遠低於 Zomato 一半價值!
- 新創企業仍然能從 IPO 中獲益:流動性的重要性不容忽視!
- 「Ibotta CEO 談創業公司:為何不應該試圖掌控 IPO 市場時機!」
- 《軟銀支援的 Delhivery 質疑競爭對手 Ecom Express IPO 資料真實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