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虛擬實境需建立最佳使用案例,而非全方位運算
技術與理念的落差
蘋果公司最新推出的 Vision Pro 眼鏡,彷彿在其 Apple Watch 問世時,同樣遭遇了定位難題。不同於市面上眾多虛擬實境和混合現實裝置,蘋果公司將 Vision Pro 定位為「空間運算」,專注於少數核心使用案例,同時企圖擺脫問世初期尚未確保問題所在的定位。
技術發展需求與使用者需求
蘋果曾致力於開發 Apple Watch,當時同樣在尋求解決問題的產品。然而 Apple Watch 當初聚焦於很多在現今版本中已被淘汰的功能,並被譽為與 iPhone 在未來潛力方面幾乎相媲美的強大平臺。隨著時間的推移,蘋果的行銷和產品發展更多地關注與使用者最為共鳴的領域,例如健康和安全,而非一開始所想像的多功能潛力。
預測與現實
每次新產品推出都建立在一種假設之上,然而很少能完全符合實際。但相比 Apple Watch,我認為 Vision Pro 的定位更加模糊不清,面向使用者的因果關係也更加難以理解。按照合適的定位和產品組合支援,我認為 Vision Pro 可能成為蘋果整體產品組合的持久部分,但前提是它不再力圖成為能與 iPhone、Mac 甚至 iPad 齊頭並進的全功能平臺。
Meta 的成功策略
相比之下,Meta 在將虛擬實境技術推廣至大眾方面做得更好。公司對最近推出的 Meta Quest 3 採取了更柔和的「混合現實很酷」立場,相較於上一代 Meta Quest 2 的「元宇宙是下一個運算大潮」強硬態度。Meta CEO Mark Zuckerberg 似乎將關注重點從元宇宙轉向了對人工智慧的極端 FOMO(對錯失恐懼)。Meta 正在遵從蘋果已經學到的一點:有些裝置在某些方面不夠出色,但這並不意味著它們在其他方面不能表現出色。
虛擬實境的挑戰和潛力
整體上,虛擬實境技術被推到成為一個面向大眾的通用計算平臺,更多地基於對科幻中技術表現的想像,而忽略了重要細節,例如佩戴重物對鼻梁的壓迫感,或是在浮在前方的鍵盤上打字的困難。虛擬實境在其中擅長的事情做得很好,它對於需要身臨其境的靜態、互動或被動體驗非常棒。但在許多其他方面,例如個人運算或行動運算,它卻表現不佳。
結語
重塑虛擬實境技術的成功關鍵在於建立其最佳使用案例,而非力圖成為全能計算平臺。只有找到其真正擅長和受市場歡迎的應用場景,虛擬實境技術才能真正為使用者帶來價值,同時實現商業成功。
關鍵詞:技術-虛擬實境,最佳使用案例,技術應用,運算需求
延伸閱讀
- 「心理健康聊天機器人:助力解決人手不足學校的輔導難題!」
- 安杜利爾接管微軟 220 億美元的虛擬實境軍事頭盔計畫!揭祕未來戰爭的科技變革!
- Nvidia 攜手 Apple Vision Pro,助推人型機器人學習新境界!
- Apple Vision Pro 或將支援 PlayStation VR 控制器,打造全新遊戲體驗!
- Meta Connect 2024 探索未來:全新 Orion 晶片眼鏡、Quest 3S 頭戴式裝置與即時影片新體驗!
- 《Meta Connect 2024:新款 Orion 眼鏡、Quest 3S 頭盔及 Meta AI 升級全解析!》
- Meta 的 Hyperscape:探索現實空間的虛擬實境新境界!
- Meta 推出$300 Quest 3S,顛覆混合實境市場的全新選擇!
- HTC 挑戰蘋果 Vision Pro 與 PC 遊戲市場,推出千美元 Vive Focus Vision!
- AI 助力企業轉型,揭開全新挑戰面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