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否需要努力將簡報片段縮短至十張投影片?
引言
自從我參與創業以來,加來川崎(Guy Kawasaki)在新創企業界一直是一個聲音響亮的影響力人物。他提出的「10/20/30 規則」(一個簡報應該有十張投影片,帶時長不超過 20 分鐘,字型大小不得小於 30 點)是個很好的起點。他已經談論這種格式差不多十年了(這裡有一個大約 11 年前的影片)。在使用 MBA 風格的企業計劃書仍然橫行的情況下,十張投影片的規則在當時是合理的,這些計劃書達到 50 到 60 頁,卻仍然不能完整闡明事情的要點。一年前,成功的簡報通常包含 19 張投影片。而今天一個平均的簡報包含 16 張投影片。那麼,創業者是否仍然需要努力將簡報片段縮短至十張投影片?我將仔細研究這個模板,分析它的優點以及創業者如果使用這種模板會錯失的機會。
加來川崎的十張投影片規則
加來川崎提出的十張投影片規則在過去十年中一直被廣泛傳播和採用。這個規則簡明扼要,能夠迅速傳達創業者的核心訊息。它強調了簡報的簡潔性和精準性,讓聽眾更易於理解和搞清楚企業的價值主張。這對於在有限的時間內吸引投資者或合作夥伴的注意力非常有用。此外十張投影片的約束也迫使創業者只保留了最重要的訊息,避免了浪費時間和資源。
當前趨勢:平均簡報張數的下降
然而近年來的資料顯示,成功的簡報張數有所下降。一年前,一個成功的簡報通常包含 19 張投影片,而今天這個數位只有 16 張。這表明,創業者們正在趨向於更為簡短和直接的簡報形式。觀眾對於冗長的簡報不再有耐心,他們更希望快速地瞭解企業的核心訊息。因此創業者需要更加精煉和強調他們的價值主張。
十張投影片規則的缺失
然而使用十張投影片規則的創業者也存在一定的風險和缺點。這種規則強調了簡潔性,但同時也可能導致遺漏一些關鍵訊息。一個簡報只有十張投影片,每張投影片的內容都需要極為簡潔和直接。這可能使得某些重要的背景訊息、市場調查和競爭情況無法得到充分闡述。此外一個簡報只有十張投影片並不一定能夠滿足所有不同型別的觀眾和合作夥伴的需求。不同的觀眾或合作夥伴可能關注不同的方面,需要更多的細節和深入的內容。
如何解決缺失的問題
為理解決十張投影片規則可能帶來的缺失和風險,創業者可以採取以下措施:
1. 力求精煉而不流於略
儘管簡報張數有限,但創業者應該力求在這有限的範圍內提供盡可能多的有價值的訊息。創業者可以透過選擇具有代表性的資料、案例和說明來突出重點。同時他們應該避免在投影片中使用冗長的文字和無關的圖片,以免分散觀眾的注意力。
2. 提供更多詳細訊息的附加材料
為了滿足觀眾和合作夥伴對更多詳細訊息的需求,創業者可以在簡報結束後提供附加材料,如詳細的商業計劃書、市場調查報告或競爭分析資料。這樣,他們可以在簡報中提供結論和摘要,並在需要時提供更多的深入內容。
3. 分層次的簡報結構
創業者可以透過分層的簡報結構來解決訊息缺失的問題。他們可以在第一層提供核心訊息,並在需要時逐層深入。這種結構可以確保觀眾在短時間內瞭解企業的關鍵訊息,同時為有興趣的觀眾提供更深入的內容。
結論
加來川崎的十張投影片規則作為一個簡潔而有效的簡報形式,在當今創業環境中依然具有價值。然而隨著觀眾對於更為精煉和直接的簡報形式的需求增加,創業者也需要意識到這個規則的缺失所帶來的風險。透過力求精煉、提供附加材料和分層次的簡報結構,創業者可以更好地彌補這些缺失,同時保持簡報的清晰和有說服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