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微軟股價回升,聘請 OpenAI 領導者
微軟股價回升
根據報導,OpenAI 於週末出現領導層變動,其 CEO Sam Altman 意外遭解僱一事,對於微軟的股價造成了顯著影響。訊息傳出後,微軟的股價在盤後交易中下跌了逾 2%,潛在地抹消了市值數以百萬計。然而在微軟 CEO Satya Nadella 於週一早晨宣布公司已聘請了 Altman 和 OpenAI 聯合創始人 Greg Brockman 後,微軟的股價再次上揚。這表明華爾街投資者和科技業眾人均更加看好 OpenAI 的聯合創始人和團隊,而不僅僅是對微軟與這家人工智慧新創企業未來合作的期待。微軟在這家新創企業上的投資已達 130 億美元,旨在與 Google 和 Meta 等科技巨頭在人工智慧領域展開競爭。
OpenAI 高層變動的影響
Altman 的離職訊息一傳開,微軟的股價便明顯下跌,這清楚地展示了兩家公司命運緊密相連的例子。截至當天收盤,微軟股價下跌了 1.68%至 369.85 美元。週末這一跌勢持續下滑,即使 OpenAI 試圖恢復 Altman 的職位。然而在 Nadella 宣布微軟將聘請 Altman 和 Brockman 後,“為新創新定下速度”,微軟的股價再次開始在週一早晨上揚,回復了大部分之前的跌幅。在早盤交易時段,微軟的股價上漲了逾 2%,收復了 OpenAI 風波帶來的損失。甚至曾一度達到了 377.10 美元的歷史新高。
微軟的決策與分析
專家相信微軟現在走上了正確的道路,因為它不僅成功引進了 OpenAI 的領導人(隨著時間的推移,還可能有更多的團隊成員離開加入前 OpenAI 聯合創始人打造的新家),而且還保持了與 OpenAI 在短期內使用其技術的關係。
據 Forbes 指出,Brockman 已宣布 OpenAI 的參與者 Jakub Pachocki、Szymon Sidor 和 Aleksander Madry 將加入微軟,協助領導新的人工智慧團隊。他在推文中表示:“我們將構建全新的東西,這將會是令人難以置信的。最初的領導者(很快會有更多訊息):@merettm @sidorszymon @aleks_madry @sama @gdb 使命將繼續”。
Rosenblatt 的巴頓·克羅克特向客戶寫道,這些聘用“顯然爲微軟提供了一些過渡穩定性”。Forbes 指出,Wedbush 的丹·艾夫斯表示此舉使得微軟在人工智慧領域“處於更加固勢的地位”。據《金融時報》援引的 Macquarie 分析師弗雷德·哈弗邁爾的另一份研究報告指出,微軟可能“實現了一場政變”:『我們認爲(微軟 CEO)薩蒂亞·納德拉可能正在策劃一場政變。如果許多 OpenAI 員工選擇移民至微軟加入 Altman 和 Brockman,那麼微軟不僅會持有 OpenAI 直至 AGI 的智慧財產權許可,而且還事實上正在收購 OpenAI 的核心優勢——其宏偉而有經驗的技術人才。我們認爲這支團隊將在訓練有素的領導者的帶領下迅速踏上徵程,而這些領導者可能會擁有熟悉的微軟 Azure 基礎設施(OpenAI 的獨家雲服務供應商)和微軟堅固的資產負債表。我們相信微軟不僅保留了其人工智慧產品路線圖,而且還組建了可觀的競爭對手,用於對抗生成式人工智慧新創企業和 Google DeepMind。』
對微軟的建議
面對 OpenAI 領導層的變動,微軟似乎已經找到了應對之策。聘請 Altman 和 Brockman 確實為微軟帶來了穩定性,也為其在人工智慧領域增添了競爭力。然而微軟應密切關注 OpenAI 的其他團隊成員是否會跟隨 Altman 和 Brockman 轉投微軟的懷抱。此外微軟在與 OpenAI 的長期合作中需保持謹慎,確保能夠最大程度地充分利用 OpenAI 的技術優勢,並將其發揮到公司的發展戰略中。對於微軟而言,這一次的機遇也同樣伴隨著風險,因此必須謹慎應對,以確保未來的發展能有更多的優勢。
來源:TechCrunch
關鍵字: 微軟, 股價, 回升, 週末, 聘請, OpenAI, 高層, 帶動, 行情
延伸閱讀
- OpenAI 的創意寫作 AI 讓人想起高中文學社那個討人厭的孩子
- 微軟加速 AI 研發程式,直指 OpenAI 競爭對手
- 一年過去了,OpenAI 的聲音複製工具仍未問世!
- OpenAI 重磅推出 GPT-4.5:歷史上最大的語言模型來了!
- OpenAI 計劃將 Sora 影片生成器整合至 ChatGPT,開啟創意新視界!
- OpenAI 的創業帝國:揭密其風投基金背後的諸多創新公司
- 揭開 Mistral AI 的神祕面紗:揭示 OpenAI 競爭者的所有祕密!
- 微軟完成歐洲主權雲計劃,數位主權新時代來臨!
- 「OpenAI 為付費 ChatGPT 使用者推出深度研究功能,探索智慧對話的新境界!」
- 《OpenAI 為何尚未將深度研究成果引入其 API?背後原因大揭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