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興公平來源運動:創新的軟體授權模式
公平來源的崛起
在開源軟體(OSS)與專有軟體之間的緊張關係仍然無法化解的情勢下,一家市值達 30 億美元的新創公司 Sentry 將重心放在一種新型授權模式上,這種模式被稱為「公平來源」(fair source)。它的誕生旨在建立一座橋樑,讓企業能夠在開放與專有世界之間自如穿梭,並重新定義相關的詞彙及治理架構。
從開源到公平來源
Sentry 的開源負責人 Chad Whitacre 指出,開源並不等於商業模式。相反,開源更多是分發模式與軟體開發模式,其授權條款嚴重約束了可行的商業模式。雖然市場上存在一些成功的開源專案,但它們多半是更大專有產品的組成部分。
不再依賴開源
隨著許多曾經支援開源的企業開始改採更嚴格的授權條款來保護自身成果,或是完全放棄開源的做法,例如 HashiCorp 對 Terraform 的處理,顯示出開源商業模式的脆弱性。Whitacre 表示市面上大部分軟體仍然是封閉原始碼的,即使像 Kubernetes 和 React 這樣的專案是開源的,它們的核心商業還是封閉的。
公平來源的三大核心原則
公平來源的核心理念在於提供透明的程式碼存取許可權,允許第三方以最小的約束使用、修改和重新釋出程式碼。此形式的授權還加入了一項延遲開源發布(DOSP)條款,意味著在設定的時間期限後,程式碼將轉為真正的開源。這一策略不僅保護了企業短期的商業利益,也鼓勵創新。
詞彙的權力與挑戰
在開源世界中,術語的使用非常關鍵,而 Sentry 也不是首家因使用不當術語而受爭議的公司。Sentry 最初在推出 Codecov 時稱其為「開源」,卻因其 BUSL 授權條款不符合開源定義而遭到批評。這一事件讓 Sentry 開始反思,並尋求創立一個新的標籤來描述自己。
公平來源的界限與未來
儘管公平來源試圖讓企業脫離「專有」標籤的束縛且仍能保持一種開放的姿態,但其規範仍面臨許多挑戰。Open Infrastructure Foundation 的總經理 Thierry Carrez 指出,公平來源授權的確會創造法律上的不確保性,且會減少未來的創新可能性。這樣的授權控制在單一實體手中也可能讓其隨意改變條款。
結論:公平來源是否能夠持續發展?
公平來源的運動無疑是在競爭激烈的技術世界中進行的一次品牌重塑,企業可以挑選自己喜愛的開源理念,而避開標籤為「專有」。但隨著行業的發展,公平來源的概念是否會得到廣泛的接受以及如何在不損害創新的假設下維持它的實用性,將是未來必須面對的問題。
延伸閱讀
- 德國新創企業憑借融合反應堆設計榮獲國際殊榮!
- 瑞典 AI 應用建立平臺 Lovable 成功籌集 1500 萬美元,成長勢頭驚人!
- 新創企業大戰即將展開:TechCrunch Startup Battlefield 200 申請正式開放!
- 「Patlytics 爆出 1400 萬美元新資金,革新專利分析平臺!」
- 「雲端陰霾之下,AI 與安全新創企業蓬勃發展!」
- 「Plain 獲得 1500 萬美元,打造一站式 B2B 客戶服務聊天平臺!」
- 「創業者的戰場:200 家新創企業在等候名單上展開競爭!」
- 2024 年 AI 投資激增 62% 達 1100 億美元,即便新創企業融資整體下降 12%!
- 科技巨頭與新創企業攜手呼籲:簡化歐盟人工智慧與資料規範!
- 創業公司面臨合作與獨立的抉擇,未來該如何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