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Opinion: 在加密的「自主世界」中,創作者是建築師,使用者是利益相關者
撰文者:
在過去幾十年裡,Web 2.0 為我們帶來了互動式平臺,使得非名人也能夠輕鬆建立起數百萬的受眾。它使我們得以繞過控制二十世紀訊息的網路門戶,打破了文化的守門人。然而隨著一小部分主導平臺佔據了比上個世紀的大企業更大的全球注意力份額,同樣的中央集權問題重新出現,Web 2.0 所帶來的這些問題持續困擾著我們。
Web 2.0 的真正問題不在於其有限的收入分享機制,而在於創作者受制於利益與自身日益背離的平臺。創作者可能隨時被下架,而晦澀的算法決定著每個創作者的命運。當然許多其他小型創作者在沒有任何救濟的情況下默默地被下架,而 OnlyFans 和 Patreon 等整個網站也毫不留情地將他們的創作者群體取消財政支援。
超越界限、超越中心化
Web 2.0 帶領我們進入了新的內容消費時代,但它仍然使創作者受制於中心化平臺的慈悲。對於真正的所有權渴望而言,我們正走向下一個前沿:自主世界(Autonomous Worlds)。這些世界並不僅僅是加密術語中的概念,它們代表著我們數位互動和體驗的巨大演進。
自主世界由 Oxparc 開創,它們的區別在於其艱深的拓撲界限(世界內),精心規範的引入規則以及任何特權門戶的不存在。在這些世界中,創作者不僅僅是貢獻者,他們更是建築師。在這些去中心化的景觀中,創作者和消費者之間的關係超越了傳統的界限。創作者不再受制於平臺,他們可以打造整個宇宙,而消費者可以以前所未有的方式參與其中。
想像一個虛擬藝術畫廊,藝術家不僅僅展示自己的作品,而且數位空間的某些元素本身就可以根據協商決策進行編輯、改變和發展。或者考慮一個大型線上遊戲,其規則不是由單一開發者設定的,而是由玩家們塑造和重新塑造的。這些世界在建立時就設定了其中的規則和空間。未來的編輯和修改都需要經過共識的批準,新的社會和互動將會改變,這是自主世界所能提供的可能性。
如果說 Web 2.0 是為個體創作者發聲的平臺,那麼自主世界就是賦予他們塑造整個數位生態系統的權力。從單一內容到大型互動世界的轉變標誌著從單純的創作到全面的世界建設的轉變。在這些世界中,創作者不僅僅是貢獻者,他們更是建築師,塑造數位現實的本質。而消費者呢?他們不再僅僅是被動的觀眾。他們變成了積極的參與者、利益相關者,甚至是共同創作者。界線變得模糊,形成了一個互動、參與和共享所有權的協作圖景。
在這個被加密技術推動的時代,自主世界為我們提供了一個潛力巨大且充滿可能性的前景。這種去中心化、協作性和共享的社會模型可能有助於緩解 Web 2.0 所帶來的問題,為創作者和使用者創造一個更公平、更民主的網際網路生態系統。
延伸閱讀
- 被駭客入侵的加密交易所 Bybit,豪資 1.4 億美元懸賞追蹤失竊資金!
- 「白宮證實:DOGE 有官方‘代理’管理者,非伊隆·馬斯克!」
- 「深入探索:埃隆·馬斯克的 DOGE 宇宙中的人物與故事」
- 蘋果開放開發者服務,微信使用者將受益!
- 「SEC 決定不對 Robinhood 提起加密貨幣訴訟,市場反應激烈!」
- SEC 決定不對羅賓漢提起虛擬貨幣訴訟,背後原因大揭祕!
- 北韓涉嫌偷取 14 億美元,Bybit 加密貨幣大盜案曝光!
- 「Brian Armstrong 爆料:Coinbase 斥資 5000 萬美元與 SEC 訴訟抗爭,最終勝出!」
- 「Klarna 與 Deel 計畫 IPO,Stripe 則擁抱加密貨幣!」
- Stripe 投下 11 億美元大手筆,收購 Bridge 加速進軍加密貨幣市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