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薄空氣中採集充足潔淨能源
近日美國麻省大學阿默斯特分校的一支工程師團隊在《Advanced Materials》雜誌上發表了一篇關於空氣濕度不斷產生的清潔能源的研究報告。研究發現,只要將任何材料打孔成直徑不超過 100 奈米的奈米孔,就可以將材料變成一個可以從空氣中不斷採集潔淨電能的裝置。專家們稱之為“Air-gen 效應”,具有發展廣泛用途的可能性。
背景
這項發現可以讓產生能源的裝置遠離固定場所,不再以氣候條件為約束,更是解決其他能源技術所面臨的問題,例如風力與太陽能裝置受天氣約束、使用材料受限等等。
加拿大約克大學的省級主席和應用環境研究中心主任理查德·麥克菲吉安表示“視覺、音訊、願力和磁力都被用作能源,而現在空氣也可以加入其中。採集能量會變得簡單而便宜,這僅僅是時間問題。”
技術細節
工程師們將材料打孔成直徑不超過 100 奈米的奈米孔,這樣水分子就可以從材料的上層透過奈米孔,進入下層,而奈米尺度的通道也意味著水分子透過時會不斷碰撞到細孔的邊緣。結果,上層材料的電荷會比下層多,由此產生了電荷不平衡,如同雲層之間產生閃電一樣,從而產生了可以持續執行的電池。所有的材料都可以透過這種方法產生能量,這就是所謂的“Air-gen 效應”。
此外空氣中的濕度是無時無刻存在的,所以這種機械裝置不受時間、空間和天氣的約束,每天 24 小時都能夠工作。而且由於濕度在三維空間中擴散,所以裝置的厚度只有人類頭髮寬度的一小部分,因此可以將許多裝置堆疊在一起,有效地擴大能源量但不需要增加裝置的佔地面積。
對未來的影響
空氣本來就是人類不可替代的資源之一,在未來的世界裡,空氣還可以被用來產生潔淨的電力,為世界帶來更多的便利。尤其是像非洲大陸等風景優美但經濟貧困的地區,可以使用這種節能且環保的裝置,為當地的居民謀求更多生活改善的機會。對環保和發展國家和地區都是一個非常好的訊息,人們的生活不需要破壞環境,也可以擁有高質量的生活。
結論
空氣中的濕度伴隨著無限的潛力。對於清潔能源的開發以及綠色科技的創新,空氣中的可再生能源已經引起了技術和市場的強烈關注。除了讓我們在未來的世界中做出更多機遇和創新之外,我們還可以開始思考作為消費者或決策者的我們該如何去推動和應用這樣的創新,為地球和人類做出綠色能源的貢獻。
延伸閱讀
- 「對抗氣候變遷!洛杉磯新創企業如何攜手減少野火風險?」
- 「核能新創 Deep Fission 計劃埋藏微型反應爐,為資料中心供電!」
- 「揭密電子廢料!Alta Resource 如何回收珍貴稀土金屬!」
- 氫能稅收優惠明朗化,新創企業迎來核能與碳捕捉的春天!
- 氣候科技的黃昏:未來的新機遇將是什麼?
- Google 啟動 200 億美元可再生能源建設潮,全力助推 AI 發展!
- 「能源轉型已成大勢所趨!大型資金無法回頭的背後故事」
- BP 重磅關閉 18 項氫能計畫,氫氣產業未來堪憂!
- 蘋果為 Mac Mini 使用者購買可再生能源,助你綠色辦公生活!
- 微軟啟用三裏島核電廠供電 AI,能否引領綠色科技新潮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