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牛津研究指出網際網路使用不傷害心理健康,但研究存在局限性
研究概況
根據牛津網際網路研究所進行的一項大型研究,該研究發現並未發現網際網路與心理健康之間存在直接聯絡。Andrew Przybylski 教授和 Matti Vuorre 教授對 168 個國家的兩百萬名 15 至 89 歲人的資料進行了研究,發現隨著過去 20 年網路存取的增加,全球心理健康只出現了輕微變化,這一發現令人驚訝,否定了我們長期以來對社交媒體過度使用的危害的認知。
方法論約束
然而該研究本身也承認了其研究結果的不足,因為研究人員無法獲得社交平臺本身的資料。同時牛津的普裏比斯基教授曾對 Meta 洩露的關於 Instagram 對青少年女性身體形象問題的研究的合法性表示懷疑。他甚至承認網路使用的研究存在爭議,並受到方法論上的缺陷的阻礙。
平臺資料透明度問題
鑒於社會平臺對資料透明度的約束,學術研究人員長期以來一直呼籲社交平臺進一步合作。然而社交平臺為何要招致可能的醜聞?自 2018 年劍橋分析醜聞以來,Meta 對於如何提供研究 API 的方式變得更加謹慎。Meta 最近開發了一個新的學術研究 API,該 API 只分享基於文字的資料,而不包括多媒體帖子,也就是說 Instagram 當前還不能納入研究範疇。
社交媒體與心理健康的關係
儘管網路使用在全球範圍內都在增加,但社交媒體並不一定是一件壞事。特別是對於 LGBTQ 青少年來說與來自世界各地志同道合的人聯絡可以帶來心理健康上的好處。此外美國總統喬·拜登在他過去兩個國情諮文中都提到社交媒體對心理健康的影響。
結論與建議
牛津大學的研究顯示對於網際網路技術的影響尚未取得堅定的結論,直到這些資料能夠為公眾利益而透明地進行分析,我們才能更好地理解網際網路對心理健康的潛在有害影響。
在評估網際網路對心理健康的影響時,我們必須意識到資料的不確保性和社交平臺的封閉性可能會影響研究結果。社交媒體公司應該更加透明,積極合作,提供資料以協助學術研究進行深入的分析。同時監管機構也應該加固監管,保護青少年和其他網路使用者的權益,促進健康的網路使用環境。
延伸閱讀
- 「心理健康聊天機器人:助力解決人手不足學校的輔導難題!」
- 「告別過去:輕鬆刪除 X,迎接新生的三步驟!」
- 創業不必犧牲心理健康?Bonobos 創辦人 Andy Dunn 的成功祕訣!
- 「Luna 助力!年輕女孩健康與幸福新指引」
- 打造企業的同時如何守護你的心理健康?
- 14 位總檢察長聯手起訴 TikTok,指控其損害兒童心理健康!
- ChatGPT o1:一個為「過度思考」而生的人工智慧,首度印象解析!
- 科技巨頭聯手!Meta、TikTok 與 Snap 承諾共同打擊自殺與自殘內容
- 「Calm 推出故事式正念練習,成為社交媒體的最佳替代選擇!」
- 用 AI 對抗孤獨!朋友的$99 項鍊將改變你的社交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