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科技產品關稅豁免背後的隱憂:美國商務部長的預警
在川普政府宣布對消費性電子產品如筆記型電腦和智慧型手機免除新關稅的同時美國商務部長霍華德·盧特尼克(Howard Lutnick)在週日早上的 ABC 節目《這一週》中發表了令人不安的言論。他指出,儘管這些產品暫時免於新關稅,但半導體產品可能會面臨即將到來的針對性關稅。這一宣告引發了科技業界對未來發展的擔憂和不確保性。
關稅豁免的細節與半導體的特別關注
川普政府在本月初公布的新關稅中,對消費性電子產品進行了豁免。然而這些豁免並不意味著科技產品完全安全。盧特尼克在採訪中強調川普政府將這些產品從「互惠關稅」中排除,但將其納入「半導體關稅」範疇,預計在未來一到兩個月內實施。他表示:「所有這些產品都將納入半導體範疇,並將受到特別關注型別的關稅,以確保這些產品能夠重新回到美國製造。」
美國製造的願景與現實的挑戰
盧特尼克強調美國需要將半導體、晶片和平板顯示器等產品的製造重新帶回國內。他堅信這一願景能夠實現,並認為不會導致美國消費者的價格上漲。然而這一觀點在業界引發了廣泛的質疑。許多專家認為,盧特尼克所描繪的「數百萬人將在美國組裝 iPhone」的場景更像是幻想,而非現實。這樣的轉變需要巨大的投資和時間,而當前的全球供應鏈已經高度專業化和分散化。
川普政府的回應與未來的不確保性
川普本人也被問及對半導體關稅的看法,他表示將在週一給出答案。這一回應增加了市場的不確保性,因為投資者和企業都在等待更明確的政策方向。對於科技產業來說這些不確保性可能會影響其長期規劃和投資決策,尤其是在全球競爭日益激烈的背景下。
結論:科技業的未來挑戰
盧特尼克的言論揭示了川普政府在科技產品關稅政策上的複雜性和不確保性。儘管消費性電子產品暫時獲得豁免,但半導體產品可能面臨新的挑戰。這不僅對美國的科技產業構成威脅,也可能影響全球供應鏈和消費者市場。未來幾個月,隨著政策的進一步明朗,科技業界將需要密切關注並適應可能的變化,以應對這些新的挑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