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揭示超逼真的“元宇宙”技術
引言
2023 年 9 月 25 日,《科學 X》網站刊登了一份關於韓國電子和通訊研究院(ETRI)展示超逼真元宇宙技術的報導。在這篇文章中,我們將詳細介紹 ETRI 在展覽上展示的各項創新技術,並探討這些技術對於元宇宙世界的可能影響。同時我們也將討論這些技術引發的哲學問題,並提供一些建議。
報導詳情
在 2023 年 8 月,ETRI 參加了一系列展覽活動,包括 8 月 16 日在首爾的「K-Display 2023」和 8 月 23 日在釜山 BEXCO 舉辦的「IMID 2023」。在這些展覽中,ETRI 展示了一系列創新技術,這些技術可以實現一個真實逼真的元宇宙世界。
超逼真的顯示技術
在元宇宙的超真實顯示領域,ETRI 介紹了 OLED-on-silicon 微顯示技術,以實現在擴充套件現實(XR)裝置中的真實虛擬現實,還介紹了量子點顏色轉換顯示技術,以實現高解析度和高顏色純度的顯示。此外 ETRI 還介紹了 M3D 技術,該技術能實現輕薄功耗低的 XR 裝置。
融合顯示技術
在融合顯示領域,ETRI 展示了可拉伸電路技術,該技術可以根據使用者的不同需求應用於空間和物體上的自由形狀顯示,還展示了電致變色顯示技術,該技術可以應用於自動駕駛車輛內的各種訊息娛樂和控制,並具有可調光度的功能。同時 ETRI 還展示了智慧隱形顯示技術,該技術可以透過在軍事裝備表面顯示可見光或紅外影象,使自己在白天和黑夜都可以減少被敵人發現的機會,與周圍環境協調一致。
立體影像建立與服務技術
在立體影像生成和服務領域,ETRI 展示了支援視差、運動、焦點調整的多檢視對平臺技術,該技術可以提供立體影像的採集、生成、授權和視覺化等功能,還介紹了基於人工智慧的多檢視物件自動生成的 OTT 播放器智慧技術。此外 ETRI 還展示了能夠實時生成真實影象和計算機生成全息圖的全息攝像機和處理器技術。
三維立體形狀檢測裝置
在三維立體形狀檢測裝置領域,ETRI 展示了能夠透過全息術技術精確獲得半導體晶片或顯示面板中精細元器件的三維形狀訊息的三維立體形狀檢測技術,還介紹了透過將類似昆蟲雙眼結構的鏡頭附加到一般攝像機上,可以輕鬆實時檢測正在程式中的裝置的三維形狀的三維全息顯微鏡技術。
其他展示
此外 ETRI 還介紹了該機構的顯示生產批次處理平臺以及透過該平臺實現的支援材料、元件和裝置公司所取得的成果。多年來,ETRI 透過研究人員之間的自願合作,建立了一個涵蓋顯示面板設計、生產和評估的集體流程服務平臺。此外 ETRI 還積極提升企業技術競爭力,建設產業生態系統。自 2020 年以來,ETRI 一直運營著顯示面板技術國家實驗室(N-LAB),為 22 家企業提供材料、元件和裝置取證、試制服務以及實用人才培訓。
哲學問題與建言
這些超逼真元宇宙技術的出現引發了一些哲學問題。
首先我們需要關注的是技術對現實和虛擬的界限的模糊。當虛擬世界變得越來越逼真時,我們如何區分虛擬和現實?情感和經驗是否還具有區分的意義?這些問題需要我們慎重思考。
其次我們也需要關注隱私和個人認同的問題。在一個超逼真的元宇宙中,人們可能會面臨更多的隱私風險和身份問題。我們如何平衡那些希望保持隱私的人和那些進一步融入元宇宙的人之間的利益?
最後我們需要面對的問題是技術的潛在調控。隨著這些超逼真元宇宙技術的發展,我們是否需要對其進行監管和規範?如果是,誰有權威去制定這些規範?
在處理這些問題時,我們建議政府、學術界和業界各方展開富有建設性的對話。我們需要建立一個跨學科的合作平臺,集結哲學家、社會科學家、科技專家和法律專家的智慧,在確保技術進步的同時維護個體權益和社會福祉之間取得平衡。
結論
ETRI 展示的超逼真元宇宙技術為我們帶來了更多的可能性,同時也引發了許多哲學問題。在探討這些問題的同時我們應該保持開放的態度,尋求創新解決方案,使這些技術能夠更好地服務社會,維護個體權益和社會福祉。
延伸閱讀
- 「Cellebrite 中止塞爾維亞客戶關係,警方疑似利用其技術安裝間諜軟體!」
- Nomagic 獲得 4400 萬美元資金,AI 驅動的機器手臂技術將改變未來!
- 「深入解析!ChatGPT 收費全攻略:你需要知道的一切」
- 「Amazon Alexa 大會即將揭幕:將帶來哪些驚人新功能?」
- 「FAA 開始測試 Starlink 終端,馬斯克批評 Verizon 技術‘無法執行’!」
- 「Meta 技術長:若不滿新政策,員工應該考慮辭職!」
- 蘋果緊急修補 iPhone 與 iPad 漏洞!解密「極端精巧攻擊」背後的真相
- 深入探索 DeepSeek:您需要理解的 AI 聊天機器人應用程式的全部資訊!
- XOi 募資 2.3 億美元,收購 Specifx 擴大現場服務技術版圖!
- 「Mistral 董事會成員:DeepSeek 無法解決 AI 對 GPU 的饑餓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