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使用者資料製造的 AI 複製人面臨驚人風險
依據大量的使用者資料,人工智慧可以製造自我數位複本。這個複本長得像你,說話與你如出一轍,在行為上也仿佛深入骨髓。這麼一個聽起來刺激極致的情境,讓人們會有怎樣的感受呢?不列顛哥倫比亞大學最近的研究聚焦在這個問題上。
AI 複製人
有關人工智慧的深度學習技術,例如互動深度假面、聲音轉換和虛擬演員等的進展,可以模擬個人的形象和行為。這種由人工智慧創造的個人映象被稱為「AI 複製人」。從人們的現實樣貌、對話方式或行為模式等,可以創造出這些 AI 複製人,其深度可以是不同的,可以重現某些獨特的特徵,也可以創造出接近完美的數位孿生體。AI 複製人是互動技術,旨在解讀使用者和環境輸入,進行內部處理並產生可感知的輸出。然而它們是基於個人資料構建的人工智慧技術。隨著我們產生的個人資料量不斷增加,AI 複製人在複製我們的行為方面的可靠性也隨之增加。
恐懼、分裂和錯誤記憶
我們在人機互動的 ACM 會議論文中發表了三種 AI 複製人風險的定義:恐懼自己的幽靈、身份碎片和活生生的記憶。首先可以說恐懼自己的幽靈不僅是對 AI 複製人本身的恐懼,還包括其潛在誤用的危險。參與者擔心,他們的數位孿生體可能會利用和替換他們的身份。其次存在身份碎片的威脅。製造復制品會威脅到被復制的人的獨特性、整體性和一致性。換句話說,人們擔心複製的過程中自己的獨特性和個性的一部分可能會消失。最後參與者表達了關於「活生生的記憶」的擔憂。當一個人與現有關係的孿生體互動時,這會造成對個人的錯誤描述,或者他們會對孿生體產生過度依附的情感,改變人際關係的動態。
儲存人性價值觀
顯然,發展和部署 AI 複製人擁有深遠的影響。我們的研究不僅為道德人工智慧的重要對話提供了有價值的見解,而且提出了一個以身份和真實性為優先考慮的 AI 複製人設計框架。所有利益相關者,包括設計師、開發人員、政策制定者和終端使用者,都需要負責任地適應這條尚未開拓的領域。這包括認真考慮審核和使用者資料過期策略,以預防誤用和過度依賴。此外必須要認識到 AI 複製人技術對個人身份和人際關係的影響只是冰山一角。當我們繼續探索這一新興領域時,我們的研究結果可以作為指南,引導我們優先考慮道德問題和人性價值觀。
延伸閱讀
- AI 與影片履歷助力初入職場的新鮮人找到工作!
- OpenAI 的創意寫作 AI 讓人想起高中文學社那個討人厭的孩子
- 亞馬遜成立新型代理 AI 團隊,將如何改變科技未來?
- 「搶先報名!TechCrunch Sessions: AI 演講者申請截止日期迫在眉睫!」
- MWC 最新報導:AI 影響力的兩極化觀點首次曝光!
- 亞馬遜新推出 Alexa+:為孩子們帶來 AI 驅動的「探索」與「故事」新功能!
- Bridgetown Research 載著 AI 助力,成功募資 1900 萬美元加速盡職調查!
- Nomagic 獲得 4400 萬美元資金,AI 驅動的機器手臂技術將改變未來!
- 全方位理解 Anthropic 的 AI:揭開 Claude 的神祕面紗!
- 微軟刪除 AI 資料中心租賃,背後原因何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