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OpenAI 發表最強人工智慧模型 GPT-4,今日開放 API 使用者體驗
OpenAI 是一個致力於研究和開發人工智慧的非營利組織,旨在創造能夠與人類合作的友善和有益的人工智慧。OpenAI 曾經推出過多款具有突破性的人工智慧模型,例如 GPT-2、GPT-3 和 DALL-E 等。今天 OpenAI 宣布發表了他們最新、最強大的人工智慧模型:GPT-4
什麼是 GPT-4?
GPT-4 是一個基於深度學習的自然語言生成(NLG)系統,能夠根據給定的文字或圖片產生連貫、流暢、有意義的文字內容。GPT-4 是在前一代模型 GPT-3 的基礎上進行了大幅改進和擴充,具有以下幾個特點:
- GPT-4 是當前世界上最大的人工神經網路之一,將更加可靠並且提升可信度。
- GPT-4 在考試中勝過 chatGPT,在進階推理中也比 chatGPT 更加厲害
- GPT-4 可以處理高達 32K 字元長度的輸入內容(context),相當於約 52 頁的文字,這使得 GPT-4 能夠生成更長、更完整、更豐富的文章或故事。
GPT-4 可以解決更難、更複雜的問題,例如邏輯推理、常識判斷、知識整合等。這得益於 GPT-4 使用了更廣泛、更深入、更多元的資料來訓練,包括網際網路上各種主題和領域的文章、圖片、影片等。
如何使用 GPT-4?
OpenAI 表示他們將會把 GPT-4 作為一項服務提供給開發者和創作者,讓他們可以透過 OpenAI API 來呼叫和使用 GPT-4。OpenAI API 是一個統一且易於使用的介面,可以讓使用者快速地對接 OpenAI 旗下所有人工智慧模型。
從今天起,OpenAI 將會分階段地向 API 使用者開放 GPT-4 體驗。如果他們想要嘗試使用 GPT-4 生成各種內容,他們可以透過以下幾種方式來申請:
- 加入 API Waitlist:他們可以在這裡填寫表單,申請加入 API Waitlist。OpenAI 將會根據申請時間和需求量來決定前往 chat.openai.com 以獲得動態調整的使用量約束下的 GPT-4 API 存取,開發人員可以參考 openai/evals (github.com)
- ChatGPT Plus 這裡申請 ChatGPT Plus 訂閱,即可在 chat.openai.com 上 使用 GPT-4,ChatGPT Plus 訂閱者將會獲得動態調整的使用量約束下的 GPT-4 API
- 觀看 GPT-4 的直播展示:今天下午 1 點(太平洋時間),OpenAI 的聯合創始人和總裁 Greg Brockman 將在 live demo 上展示 GPT-4 的能力和 OpenAI API 的未來。如果使用者想要更深入地理解 GPT-4 的特點和應用場景,他們可以觀看這個直播。
GPT-4 對人工智慧的發展和應用有什麼影響?
GPT-4 的發布將會對人工智慧的發展和應用帶來重大影響,包括但不限於以下幾點:
- GPT-4 將會成為一個具有重大影響力的人工智慧技術,並帶來許多有益的應用和改變。例如,GPT-4 可以被應用於自然語言處理、機器翻譯、文字摘要、對話系統、智慧客服、文學創作、新聞寫作、科學研究等領域。
- GPT-4 的出現也將推動人工智慧的發展和研究,促進人工智慧和認知科學、心理學、語言學等領域的跨界合作。這將有助於人們更好地理解和應用自然語言和智慧系統,推動人工智慧技術的可持續和健康發展。
- GPT-4 的出現也將引發一系列的倫理、安全、隱私、版權等問題。例如,GPT-4 生成的內容是否具有可信度和可靠性?GPT-4 能否保證重要的商業機密和個人隱私?GPT-4 生成的內容是否會侵犯版權和智慧財產權?這些問題需要社會各界的關注和討論,以便建立相應的法律和道德規範。
總的來說 GPT-4 的出現是人工智慧技術和應用的一個重要裏程碑,也是開發者和創作者實現創意和夢想的一個重要工具。OpenAI 將會繼續推進人工智慧技術和應用的發展,並倡導人工智慧的友善和有益,為人類帶來更美好的未來。
延伸閱讀
- OpenAI 的創意寫作 AI 讓人想起高中文學社那個討人厭的孩子
- 微軟加速 AI 研發程式,直指 OpenAI 競爭對手
- 一年過去了,OpenAI 的聲音複製工具仍未問世!
- OpenAI 重磅推出 GPT-4.5:歷史上最大的語言模型來了!
- OpenAI 計劃將 Sora 影片生成器整合至 ChatGPT,開啟創意新視界!
- OpenAI 的創業帝國:揭密其風投基金背後的諸多創新公司
- 揭開 Mistral AI 的神祕面紗:揭示 OpenAI 競爭者的所有祕密!
- 「深入解析!ChatGPT 收費全攻略:你需要知道的一切」
- 「OpenAI 為付費 ChatGPT 使用者推出深度研究功能,探索智慧對話的新境界!」
- 《OpenAI 為何尚未將深度研究成果引入其 API?背後原因大揭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