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自駕車革命受到缺乏準確模擬人類行為的約束,研究警告
一項由英國利茲大學進行的研究警告稱,準確模擬道路使用者行為的演算法仍然無法得到有效應用,而這對於自駕車的安全推出至關重要。研究人員表示在預測行人、駕駛員或腳踏車騎士等道路使用者的行為和互動方面存在著「巨大的複雜性」。為了改進這一建模問題,由利茲大學交通研究所的馬克庫拉教授領導的研究團隊開發出了首個基於關鍵認知理論的人們在道路上行為的模擬模型。
人類行為的複雜性
利茲大學的研究團隊將數個獨立的理論結合成一個更大的心理模型,這個模型可以「描述更複雜、現實世界的任務中的行為」。透過電腦測試,該模型準確地再現了在常見的路面情境中行人和駕駛者的一些已知但以前未能理解的行為。這個模型還預測了現實生活中的人類受試者在虛擬現實模擬器中面對互動情況時的行為。
馬克庫拉教授表示:「這些研究結果表明,日常道路使用者的行為依賴於許多複雜的底層認知機制,這也可能是為什麼建立自駕車比預期更困難的部分原因。」他還表示:「我們的研究表明,將心理學的各種獨立理論整合進行結合,可以模擬人類在交通中的行為,這是人們一直呼籲但很少實現的事情。」
解鎖自駕車革命的演算法
自動駕駛車輛的發展可能對英國經濟產生重大影響。根據英國政府的願景宣告,自駕車將成為 420 億英鎊的產業,創造 38,000 個新職位。政府目標是在 2025 年安全推出自駕車。但在《PNAS Nexus》期刊上發表的論文中,研究人員認為,自駕車的發展被「缺乏關於人類道路使用者互動模型」所阻礙。在開發和測試自駕車及其控制系統時,需要準確的模型進行必要的模擬,以證實車輛在面對各種道路上的人為行為時仍然安全。直到現在大多數道路使用者行為的電腦模型都是基於統計分析大量資料集的,但通常不涉及詳細的行為層面分析。
馬克庫拉教授及其團隊的研究重點放在人類行為的細節和人類心理學的關鍵概念上。研究人員觀察了在道路上存在的幾種典型人類行為,例如在不清晰的情況下猶豫不決,或使用車輛或身體運動進行隱性溝通,以主張優先權或鼓勵他人先行。該模型透過參考關鍵的認知理論預測人們的行為。例如,「心理理論」指的是人們會對別人的行為形成信念,並考慮到自己的行為可能如何影響他人的決策。另一個理論則描述了不完美的人類感知,要求人們花時間評估和理解環境中正在發生的事情。在實驗室中對人類參與者進行測試,包括在利茲大學的 Virtuocity 設施中的 HIKER 行人模擬器,揭示了這個基於心理學理論的新模型在研究中可以對駕駛員和行人互動情境做出準確預測。
前進方向
在論文中,研究人員表示在發展基於心理學的道路使用者行為模型方面仍有很多工作要做。研究人員的整體目標是開發更能反映道路行為的人性化電腦模型。
總的來說這項研究的發現提醒我們,在自駕車技術發展的過程中,重要的人類行為因素不能被忽視。僅依靠統計資料和資料驅動的模型無法完整地描述人類行為的複雜性。我們需要更加深入地理解人類的心理學和認知機制,從而將這些知識應用於自駕車技術的開發中。同時政府和業界在自駕車上的投資也應該更加注重對人類行為模擬的研究和發展,以確保自駕車的開發能夠更準確地模擬和應對現實世界中的道路情境。
延伸閱讀
- 研究人員利用 NPR 週日謎題測試 AI 推理能力的創新方法
- 「突破性發展!研究人員以不到 50 美元打造 OpenAI 的競爭對手」
- 蘋果聯手技術聯盟 掀起下一代 AI 資料中心革命!
- CES 2025:自駕車無處不在,探祕未來交通科技新趨勢!
- 2025 CES 亞洲科技盛會:自駕車與未來科技的潮流瞬間!
- Google 重組團隊進軍 DeepMind,力推研究轉化為開發的速度!
- NXP 以 6.25 億美元收購汽車安全軟體公司 TTTech Auto,重新定義自駕車安全新標準!
- 「電動自駕小巴驚艷亮相 CES 2025,May Mobility 推動智慧交通新時代!」
- 自駕車公司 TuSimple 創辦人要求清算,因股份控制權對簿公堂!
- 「Printful 與 Printify 聯手合併,掀起印刷業革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