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場觀察

AI 供應商有些表示將保護客戶免受智慧財產權訴訟的侵害,但也有些不願承擔此責任。

AI 供應商對智慧財產權訴訟的態度不同背景使用生成式 AI(generative AI)的人,即使用能根據提示生成文字、影象、音樂等的模型,有時可能會在沒有自己的過失下侵犯他人的版權。那麼,如果這種情況發生,誰將為法律費用和損害賠償負責?這取決於不斷變化的生成式 AI 領域中,利用這項技術實現盈利的 .... (往下繼續閱讀)

分享到 Facebook 分享到 Line 分享到 Twitter

文章目錄

AI 供應商有些表示將保護客戶免受智慧財產權訴訟的侵害,但也有些不願承擔此責任。

AI 供應商對智慧財產權訴訟的態度不同

背景

使用生成式 AI(generative AI)的人,即使用能根據提示生成文字、影象、音樂等的模型,有時可能會在沒有自己的過失下侵犯他人的版權。那麼,如果這種情況發生,誰將為法律費用和損害賠償負責?這取決於不斷變化的生成式 AI 領域中,利用這項技術實現盈利的公司(從新創公司到 Google、Amazon 和 Microsoft 等大型科技公司)在處理智慧財產權風險時的不同方法。

有些供應商許諾會在財務和其他方面捍衛使用他們生成式 AI 工具的客戶,即使這些客戶最終在版權訴訟中處於不利地位。而其他供應商則發布政策來保護自己免受責任,讓客戶自行承擔法律費用。雖然大多數生成式 AI 工具的服務協議是公開的,但它們都是使用法律術語書寫的。為了尋求一些澄清,我與供應商聯絡,詢問他們對使用他們的生成式 AI 工具可能侵犯版權的客戶的保護政策。這些回應的和未回應的都讓我有所領悟。

生成式 AI 的法律問題

生成式 AI 模型透過學習示例來生成文章和程式碼、創作藝術作品和音樂,甚至可以創作與音樂相配的歌詞。這些模型是透過數以百萬計甚至數十億計的電子書、藝術品、電子郵件、歌曲、音訊片段和其他資料進行訓練,其中大部分從公共網站獲取。這些示例中有些是公共領域的,至少對於那些從網路收集訓練資料的供應商而言是如此。其他則不是,或者屬於需要引用或特定形式的補償的約束性許可。供應商在未經許可的情況下訓練資料的合法性是另一個正在法庭上爭論的問題。可能導致生成式 AI 使用者陷入麻煩的是重現,即生成模型將訓練示例完全模仿。例如,微軟、GitHub 和 OpenAI 最近被控在部分訴訟中侵犯版權法,原因是它們允許程式碼生成 AI Copilot 在不提供信譽的情況下重現許可程式碼片段。此外成千上萬的作家簽署了一封公開信,譴責模仿和重現他們的“語言、故事、風格和思想”的生成式 AI 技術。

值得一提的是,OpenAI 最近進行的一項調查顯示,財富 500 強企業中有近三分之一表示智慧財產權是他們對使用生成式 AI 的最大顧慮。然而面臨版權糾紛的風險並沒有阻止投資者將數十億資金注入這些生成式 AI 工具的新創公司。然而人們不禁懷疑,這種情況能夠持續多久。

供應商的責任和保護政策

在這種不確保性中,人們可能會認為生成式 AI 供應商會以最堅定的態度支援他們的客戶,至少出於對智慧財產權相關法律挑戰的擔憂。然而事實卻並非如此。透過一些服務協議中的條款(特別是關於賠償責任的條款,即指定哪些情況下客戶可以預期得到來自第三方索賠的賠償),可以明確看出並非所有供應商都願意冒著法院判決迫使它們重新思考生成模型訓練方法,或者在最壞的情況下重新思考其商業模式的風險。

Anthropic 是一家近期與亞馬遜達成協議籌集最高 40 億美元,據報尋求 Google 等公司再進一步 20 億美元投資的新創公司,保留“免除”自己和合作夥伴因使用其生成式 AI 而產生的損害的權利,包括與智慧財產權有關的損害。直截了當地問 Anthropic(該公司提供嚴格的文字生成模型)是否會在模型輸出引起版權訴訟時,在法律或財務上支援涉嫌侵犯版權的客戶,但該公司拒絕回答。另一家名為 AI21 Labs 的高度資金支援的生成式 AI 新創公司,正在開發一套文字編輯工具,也拒絕給出答案。因此我檢視了它們的政策。AI21 Labs 表示如果客戶選擇不自行辯護或解決訴訟,該公司可能“獨家承擔防守和控制”訴訟。但這並不意味著該公司會支付費用,一切都由客戶自己承擔。OpenAI 可能是當今最成功的生成式 AI 供應商,獲得了超過 100 億美元的風投和接近 10 億美元的收入。該公司讓我參閱了它的使用條款,其中規定了公司的責任僅限於“客戶在負債之前 12 個月內支付給 OpenAI 的服務金額,或者為該負債起源的 100 美元”。這是客戶最理想的情況;OpenAI 的政策明確表明,該公司在大多數情況下不會成為或為其使用者對抗侵犯版權的訴訟方。對於潛在的版權侵權問題更容易辨識的影象和影片生成 AI 供應商在合約上也沒有提供更多支援。Stability AI(開發音樂生成模型)引導我參閱其 API 的條款。該公司讓客戶自行辯護對付版權索賠,並且與其他一些生成式 AI 供應商不同,如果被評定有過錯,該公司沒有賠償款項。Midjourney 和 Runway.ai 未回覆我的郵件,但我找到了他們的條款。Midjourney 的政策免除了其對第三方版權損害的責任。Runway.ai 的政策也是如此。

供應商的保護政策

一些供應商(可能是越來越關注企業客戶對生成式 AI 的擔憂,或者希望將自己定位為“更安全”的選擇)並不回避承諾在客戶被版權侵權訴訟指控時保護客戶。但也有所約束。亞馬遜最近推出了 Bedrock,一個用於執行和微調生成式 AI 模型的平臺,該公司表示將對指稱模型輸出侵犯第三方智慧財產權的訴訟對客戶進行賠償(即辯護)。但亞馬遜的賠償政策僅適用於該公司的內部一系列用於文字分析的模型(如 Titan)以及亞馬遜的程式碼生成服務 CodeWhisperer。CodeWhisperer 的賠償範圍更廣,適用於所有智慧財產權索賠,包括商標。但它要求至少 CodeWhisperer 的專業版訂閱者啟用具有捍衛版權過濾功能的訂閱。CodeWhisper 的免費使用者則沒有相同的保護。此外客戶必須同意讓 AWS 掌控他們的辯護和解決“以 AWS 認為適當的方式”。

IBM 還為其生成式 AI 模型 Slate 和 Granite 提供智慧財產權保護,這些模型可透過其 Watsonx 生成式 AI 服務使用。IBM 的一位發言人在電子郵件中告訴 TechCrunch:“與 IBM 對其賠償義務的處理方式一致,IBM 不會對其自行開發的模型的賠償責任進行上限約束,這適用於當前和未來的 IBM 開發的 Watsonx 模型。”Google 沒有回答我的郵件。但從該公司的條款來看,似乎 Google 為客戶提供了一些防禦措施,以防止第三方就其文字和影象生成模型提出侵權指控。然而 Google 表示如果無法找到“商業上合理的”解決方案,它可能會暫停客戶使用涉嫌侵犯版權的模型。得到 Google 支援的 Cohere 也在其條款中有一項條款,暗示它將“為面臨第三方侵權指控的客戶進行辯護、賠償和無負債保護”。考慮到 Cohere 的重點是企業市場,這並不令人驚訝。微軟最近宣布,如果使用其 AI 產品的客戶因侵犯版權而被起訴,它將代表客戶支付法律損害賠償,但前提是這些客戶必須使用產品內建的“防禦和內容過濾”功能。這適用於微軟的付費版本的 AI 輔助工具“Copilot”(包括 Microsoft 365 的 Copilot 版本和 Bing 聊天機器人的企業版)以及由 Microsft 與 OpenAI 合作開發的程式碼生成服務 GitHub Copilot。但在微軟的 Azure 政策中,該公司明確表示使用其 Azure OpenAI 服務提供的生成式 AI 功能的“預覽版”客戶有責任回應來自第三方的版權侵權指控。

若幹供應商(可能越來越關注企業客戶對生成式 AI 的擔憂,或者希望將自己定位為“更安全”的選擇)並不回避承諾在客戶被版權侵權訴訟指控時提供保護。但也有所約束。亞馬遜最近推出了 Bedrock,一個用於執行和微調生成式 AI 模型的平臺,該公司表示將對指稱模型輸出侵犯第三方智慧財產權的訴訟對客戶進行賠償(即辯護)。但亞馬遜的賠償政策僅適用於該公司的內部一系列用於文字分析的模型(如 Titan)以及亞馬遜的程式碼生成服務 CodeWhisperer。CodeWhisperer 的賠償範圍更廣,適用於所有智慧財產權索賠,包括商標。但它要求至少 CodeWhisperer 的專業版訂閱者啟用具有捍衛版權過濾功能的訂閱。CodeWhisper 的免費使用者則沒有相同的保護。此外客戶必須同意讓 AWS 掌控他們的辯護和解決“以 AWS 認為適當的方式”。

IBM 還為其生成式 AI 模型 Slate 和 Granite 提供智慧財產權保護,這些模型可透過其 Watsonx 生成式 AI 服務使用。IBM 的一位發言人在電子郵件中告訴 TechCrunch:“與 IBM 對其賠償義務的處理方式一致,IBM 不會對其自行開發的模型的賠償責任進行上限約束,這適用於當前和未來的 IBM 開發的 Watsonx 模型。”Google 沒有回答我的郵件。但從該公司的條款來看,似乎 Google 為客戶提供了一些防禦措施,以防止第三方就其文字和影象生成模型提出侵權指控。然而 Google 表示如果無法找到“商業上合理的”解決方案,它可能會暫停客戶使用涉嫌侵犯版權的模型。得到 Google 支援的 Cohere 也在其條款中有一項條款,暗示它將“為面臨第三方侵權指控的客戶進行辯護、賠償和無負債保護”。考慮到 Cohere 的重點是企業市場,這並不令人驚訝。微軟最近宣布,如果使用其 AI 產品的客戶因侵犯版權而被起訴,它將代表客戶支付法律損害賠償,但前提是這些客戶必須使用產品內建的“防禦和內容過濾”功能。這適用於微軟的付費版本的 AI 輔助工具“Copilot”(包括 Microsoft 365 的 Copilot 版本和 Bing 聊天機器人的企業版)以及由 Microsft 與 OpenAI 合作開發的程式碼生成服務 GitHub Copilot。但在微軟的 Azure 政策中,該公司明確表示使用其 Azure OpenAI 服務提供的生成式 AI 功能的“預覽版”客戶有責任回應來自第三方的版權侵權指控。

藝術紀錄公司 Universal Music Group 正在尋求禁止在流媒體平臺上播放模仿其代表音樂人風格的生成式音樂,向這些平臺發出了下架通知。因此近期一項由 Acrolinx 對財富 500 強企業進行的調查顯示,智慧財產權是企業對使用生成式 AI 擔憂的最大原因,這或許並不奇怪。

保護政策的細節

隨著生成式 AI 供應商,尤其是新創公司面臨投資者壓力,以獲得企業客戶,賠償保護將成為普遍的政策。畢竟,這些客戶希望得到保證,不會因版權索賠而被起訴。但根據當前的情況來看,這些政策各不相同。其中一些政策可能有例外條款,這些例外條款在理論上可能會比實際上更具吸引力,也就是說,它們更多是市場策略而不是真正的保護措施。正如英國 Ferrer&Co 律師事務所最近的一篇文章所說,賠償不是一張免罪卡,也不是萬能藥。“我們的關鍵訊息是,不要將供應商賠償的提供視為對第三方侵權索賠風險的完全回應,”該公司在其部落格上發表的文章中寫道。“相反,要在決定是否使用該供應商的生成式 AI 工具時,將此類賠償的提供與其他風險搞清楚。”生成式 AI 的客戶應該牢記這一點。

結束

從這些供應商的保護政策和態度來看,容易看出生成式 AI 領域中的智慧財產權問題仍然非常複雜。企業客戶在採用生成式 AI 時,應該仔細審查供應商的保護政策,並對與他們合作的供應商進行適當的評估。此外還應該瞭解生成式 AI 所涉及的版權法律和指南,以減少違法風險。同時政府和監管機構也應該關注生成式 AI 的智慧財產權問題,以確保公平的法律和政策環境。

Legal-AI 供應商,智慧財產權訴訟,保護客戶,責任
江塵

江塵

Reporter

大家好!我是江塵,一名熱愛科技的發展和創新,我一直都保持著濃厚的興趣和追求。在這個瞬息萬變的數位時代,科技已經深入到我們生活的方方面面,影響著我們的工作、學習和娛樂方式。因此,我希望透過我的部落格,與大家分享最新的科技資訊、趨勢和創新應用。